由聖雅各福群會青年服務「生涯規劃服務」與香港寬頻人才CSI基金於今年6月起合辦的「職時求生2030」已圓滿結束,計劃以「未來時空出差」、跨界交流、技能培訓等一連串活動,啟發45位大專生及職場新鮮人的「未來工作」創新思維,提升工作軟技巧和科技能力,並進一步思考如何利用科技成就企業及社會服務行業的數碼轉型,以呼應2023年施政報告中一系列有關推動非政府機構發展及加強人才培訓的政策。其中,優勝隊伍「FutureInn」及「零似人生」,分別先後為酒店及社會服務業設計出破格與實用性兼備的未來方案。

「職時求生2030」共分為兩屆,第一屆邀請正就讀資訊科技及商學院的本地大專生,與領先企業合作研發「未來ICT方案」;有見第一屆反應理想,因此加設第二屆,並著眼於有志將科技融入社會服務的學生及職場新鮮人,與現職青年服務資深社工交流及設計方案。第一屆勝出隊伍「FutureInn」以全息投影技術打造出擬人化酒店助理「ICON仔」,協助酒店處理住客事務;第二屆優勝隊伍「零似人生」則著眼於延展實境(XR)技術,以虛擬空間及擁抱照顧焦慮症患者需要,兩大破格方案均成功為業界開闢新視野,揭示以科技解難的無限可能。
優勝隊伍掌握「未來工作」關鍵技能
「FutureInn」成員之一,現就讀香港理工大學電子資訊工程四年級的蘇同學表示,起初只是抱著嘗試心態參加計劃,後來察覺一系列學習及實戰活動,使他們更加掌握時間管理、團隊合作、逆境抗壓及靈活變通等軟技巧,而這些亦正正是迎戰2030「未來工作」的關鍵技能。 而「零似人生」隊伍成員之一,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電子計算的胡同學表示,是次計劃讓他們能夠設身處地了解社會服務行業的痛點,活用自身ICT知識為社會服務設計嶄新且實用的原型方案。設計過程亦令他們明白當勞力和決策工作逐漸由AI代勞的同時,未來工作更講求「以人為本」;而透過比賽則可鍛鍊創意思維和團隊合作能力,鞏固日後職場發展基礎。
創新思維推動各行業數碼轉型
就活動成果,聖雅各福群會青年服務高級經理張耀基表示,問卷調查發現超過七成第一屆參加者在參與計劃後,於溝通技巧、團隊合作、轉位思維及時間管理等能力均有明顯進步;而第二屆近九成參加者亦能從實戰中進一步掌握問題分析、創意思考、人工智能及領導能力,可見活動的遠距離工作體驗和ICT技能接觸,不但增強參加者的軟技能,亦加強他們對未來工作模式的信心。 主辦方之一的香港寬頻人才CSI基金主席陳寶珍表示,期望是次活動能夠鼓勵更多年輕人大膽嘗試,提升職場抗逆能力及好好籌劃將來,並能為整個商界及非政府機構提供具質素與能力的新血,推動各行業實現數碼轉型。
整理:王藝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