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雯辦公桌放滿手寫稿件,每張字跡皆不同,她逐一拿起直尺、放大鏡、量角器,每字每筆的推敲,埋首字海裡要探究的是「人心」。她當年由企業CFO變身筆跡專家,苦學7年練成「見字讀心」的本領,從字體大小、傾斜度、比例、形態等,可看透一個人的內心世界,無論個性特徵、行事作風、擅長之處,統統從字裡「有跡可尋」。「我睇人好準,因為筆跡不會騙人!」筆跡呈現人性,亦勾勒一幕幕故事。到底筆跡專家是如何見字讀心?
林婉雯見字如見人,看人一手字,勝過聽他千言萬語。「有時候,愈會說話的人,愈懂得裝扮,見工面試更有不少『專家』,很會吹噓自己,說得頭頭是道,叫人分不清真假。但寫字則不同,因有『手寫字』的地方便有人性,筆跡好比DNA,每筆也反映心理與個性,你很難作假,亦騙不了人。」
熱情下屬遇冷漠上司
常埋首字裡行間,既閱人無數,亦見盡職場百態。不少打工仔自覺和上司「唔夾」,於是拿來上司片紙隻字,請她指點迷津。「他們常會問:『我該當如何「處理」老闆?』 說白一點,就是想知如何把老闆『湊』得更好。」
曾有一位大企業部門主管找她,一邊展示上司手寫英文便條,一邊向她訴苦:「她自問是個滿有熱誠、做事上心、會出謀獻策的人。過去曾為多位上司效力都相安無事,但公司最近來了一位新老闆,令她感到難以應付,她表現得愈是熱心,上司反應愈是冷漠,彼此溝通欠缺溫度,難以破冰。」
模擬例子圖1: 上司每個字的開首,落筆力度很重,尤其垂直筆劃,如「I」、「L」、「h」、「f」,寫得又長又直。
林婉雯細看上司便條,發覺她一腔熱情常被冷卻,不無原因。「首先,上司的字體很大,是要面子和愛受重視的特徵,再看他每個字的開首,落筆力度很重,尤其垂直的筆劃,如『I』、『L』、『h』、『f』,寫得又長又直,剛勁有力(模擬例子見圖1)。這些字首長長的筆劃,好像落下一道道閘,把你擋在他掌控的範圍之外。這種人通常做事很有自己一套,要拿主意,不愛別人在旁說三道四教他怎做。 所以,面對這種老闆,若你下下主動出擊,對方未發言,你便搶著提意見,拋出種種方案,那便很易撞板。」
模擬例子圖2: 上司字體中間區域寫得特別大,而上區和下區則較短小,反映做事重細節,傾向微觀管理。
那下屬應如何應對是好?林婉雯說,只要順著上司性情,將溝通模式變一變,或有助破冰。「既然老闆對許多事情自有主張,那你先別急著出主意,可把提議改為發問,凡事多問他意見,讓他先發表觀點,你再跟進補充,這樣對方覺得受尊重,溝通或更順暢。」後來主管一改從前「搶韁」式發言,讓上司有充足空間「發表講話」,發覺對方態度漸漸轉變,不像從前般冷漠,令彼此關係慢慢「解凍」。
捽數王、細節型上司 字體比例特徵
又有些打工仔自覺一身本領,卻得不到上司歡心,工作吃力不討好,那可能不止溝通出問題,而是看不清上司心裡著緊的東西。林婉雯說,他認識一位創意爆棚的打工仔,開會常發表新點子,奈何經常「被ban」。「他不時抱怨,上司老是打爛沙盤問到篤,追問他實行的細節,令他感到不是味兒,覺得上司故意刁難,愈做愈灰心。」
模擬例子圖3: 字體上區域特別大的筆跡,為人富遠見和創意。
她後來看了該位上司筆跡,發覺對方未必刻意留難,因他本身便是個微觀管理者。「除了字形,我們也會看字體『zone位』的比例,把一個字分拆成3個部分:上(如h字上面垂直一畫)、中(如d字中間的圓圈)、下(如p字下面垂直一畫),各反映不同處事習慣。而從上、中、下3個區域分布可見,該上司字體的中間區域寫得特別大,而上區和下區則較短小(模擬例子見圖2)。有著這種筆跡的人,工作看重執行流程和細節,甚至把程序看得比結果重要。因此若遇這種上司,開會『交功課』要做足準備,切記注重細節,發表創意點子時亦要兼顧如何執行。日常匯報工作最好備有文書記錄,樣樣整整齊齊,才更易過關。」
模擬例子圖4: 字體下區域特別大,傾向實事求事,尤其看重「數字」成果。
若字體「上區域」或「下區域」格外突出者,又是何種作風?林婉雯說,若英文字母上區域寫得特別長,多放眼未來、富前瞻性,有無盡點子,且善於表達(模擬例子見圖3)。「若你是下屬,要讓老闆發表遠見,尊重他的想法,並多在執行方面構思,作為輔助補足。」若下區域寫得特別長,則傾向實事求是,為人實際,尤其看重「數字」成果,屬「捽數型」上司(模擬例子見圖4)。「遇上這種老闆,應明白怎應對吧,那當然是交數呢。」
IT人和營業員筆跡特徵
下屬見字可知上司心意,而倒轉過來,上司能洞察下屬或求職者字跡,有利「揀啱人」建立團隊。林婉雯說,部門團隊各工種崗位,宜由不同個性和專長的人來擔任,揀人時可注意相應的筆跡,例如想聘請善於人際溝通的人,從事聯繫、協調、營銷等工作,可留意應徵者字身是否偏圓、傾向打圈(模擬例子見圖5)。「這類人善於和人建立關係,八面玲瓏,能與人天南地北,談甚麼也行。」
模擬例子圖5: 字身偏圓、傾向打圈者,多善於人際通,勝任聯繫、協調、營銷等工作。
如想物色擅長理性分析的員工,可留意字體是否多「一棟棟」,如i、l、f、g等字母均寫得很直,代表著重邏輯思考(模擬例子見圖6)。「工程師、會計師、律師,多有著這種筆跡。他們善於理性思考,分析力很強,多不天馬行空,且做事按部就班、講規律。」
又有一類「話頭醒尾」員工,對人對事善於靈活應變。「可留意字體筆畫,同時有左傾和右傾的特點,反映處事和待人方式有彈性,能靈活應對各種處境(模擬例子見圖7)。不過,無論向左或向右傾,字體不宜太過傾斜,否則便有牆頭草的特性。」
模擬例子圖6: 字體呈「一棟棟」,如i、l、f、g等字母均寫得很直,多擅長理性分析。
話說回來,請人最怕遇到應徵者三分鐘熱度,入職未坐定便跳槽。原來筆跡都可露玄機。林婉雯說,筆跡專家不單用眼看,還會用手摸。「我們通常先把紙張反轉,用手摸一摸,看看筆跡是否壓紙過底,有凸起的感覺。」她解釋,寫字力度往往反映對事情投入程度,若應徵者填申請表「軟弱無力」不留痕跡,那便要留意。
身為筆跡專家,又是如何評價自己的字跡?林婉雯拿起筆在紙上寫下自己的名字,並笑著說:「簽名下方加了一條『下間線』(underline),而簽名上有這條線,顯示簽名者重視責任,努力實行自己訂下的計劃與理想。另外簽名筆跡是向上傾斜,代表為人樂觀積極,至於尾部加了個哈哈笑圖案,因我認為生活不應沉悶乏味,要帶著開心有趣的事情。另外,字體的上區寫得大一點,我想你也知道我有甚麼特質吧。」
模擬例子圖7: 筆畫同時有左傾和右傾的特點,反映待人處事靈活,能應對各種處境。
簽名有「三不」
不知你平日有否留意自己或同事的簽名?林婉雯說,相較一般書寫,簽名有多一重意義:反映自我身分和形象。從筆跡學角度而言,簽名也反映內在價值和心理,宜注意「三不」的忌諱。
1.不要打交叉或劃花名字:若在簽名上打交叉或打十字,甚至塗花自己名字,那等同自我否定,覺得自己是錯的。
2.不宜用圈圈包圍名字:簽名最好沒有外圈圍住,因這如同築起高牆保護自己,故步自封。
3.不宜向下斜:下斜簽名表達負面情緒與失敗之感,愈簽愈消極負面。
企業CFO變筆跡專家
林婉雯原本是一名會計師,在跨國企業擔任財務總監(CFO),工作天天對著數字,且過著「四圍飛」的日子。「實在飛得很頻密。公司做電子生意,在環球各地設廠。試過1星期4天飛德國、美國、台灣,審視各地業務數據,從數字了解生意狀況。」
苦學7年 由數字轉攻文字
後來變身筆跡專家,源於一次偶然的發現。林婉雯說,因日常要管理團隊,想找方法了解員工個性,無意中在網上接觸了筆跡學,並親手寫了一封信給英國筆跡專家,請對方評鑑,結果令她大感驚訝。「對方回覆一份報告,足足有10頁紙長,他憑筆跡分析我性格特徵、家庭背景及事業志向等,結果統統說中了。而最令我稱奇是,報告說我有音樂天分但沒受過專門訓練,我起初也不以為然,後來才慢慢想起,兒時確實熱愛唱歌,每天放學回家便唱個不停。」
她後來決定進修筆跡學,由數字轉攻文字,苦學7年成為筆跡專家。林婉雯說,當年得悉英國筆跡專家公會(The British Institute of Graphologists)設有專業資格,於是她特地前往英國拜師,跟隨兩位師傅Mrs. Ruth Rostron和Mrs. Tracey Trussell學習,之後通過3年專業考試,於2017年取得該會資格。林婉雯稱,筆跡學已有數百年歷史,目前在外國應用較廣,如用於兒童和青少年發展、關係配對,以至企業招聘。英國筆跡專家公會設有認證資格,供有志成為筆跡專家人士考取。
她指出,提起筆跡專家,不少人會想起「筆跡鑑定」工作,但它與筆跡分析並不相同。「我們也會做筆跡鑑定,以科學方法鑑定文件真偽,確定文字手稿作者誰屬,而筆跡分析並不涉及文件真假問題,主要透過筆跡了解人的心理和性格特徵。」
最欣賞已故英女皇筆跡
如想成為筆跡專家,需具備哪些條件?林婉雯稱,為人細心、不怕悶、對心理有興趣,這些都是必備特質。「因學習過程漫長而艱辛,當年初次上課,對著密麻麻的文字,逐字量度筆跡斜度和比例,要極度用心和專注。猶記得,首次做一份筆跡分析報告,終日埋首案頭,足足用了40小時才完成。」雖然工作極為專注,卻不沉悶乏味,因從字裡可「遇上」不同的人和事。「分析筆跡是一件很人性化的事,因筆跡反映個性,而個性往往與成長經歷有關,文字背後是一段段人生故事。」林婉雯稱,她現正進行一項研究,冀收集香港和澳門不同行業從業員之筆跡並作分析,建立兩地的職業筆跡數據庫,以促進人才甄選和配對工作。
林婉雯撰寫多本筆跡學書籍。圖為她在新書發布會為讀者簽名。
她多年來醉心筆跡分析工作,看過不少名人政要的親筆。問她最難忘誰人那手字,她打開電腦展示一封手寫信件。「我從網上找到,已故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所寫的信,這是我最欣賞的筆跡。雖然英女皇寫此信時已90多歲,但字體仍十分精靈,具有智者本色,字體上、中、下3個部位的比例堪稱完美,頂伸得高、腳很長、中間部位相對均稱,反映她不單相當『有腦』,且極具遠見,而簽名下方畫了一條線,凸顯個人的責任心和重要性。這是具王者風範的一手靚字。」
筆跡學專門資格
筆跡學發展已有數百年歷史,最早文獻記載是1622年一位意大利醫生所寫,有關個性與字跡關係的著作,往後筆跡學在法國與德國廣泛流行。19世紀初德國將筆跡學用於司法案件。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筆跡學輾轉傳入英、美等國家,並一路發展,現時用於培訓和就業等不同範疇。
林婉雯當年到英國拜師學藝。圖為她與其中一名師傅Ruth Rostron合照。
目前外國一些大學辦有筆跡學學士和碩士課程,行內亦設專門資格,如英國筆跡專家公會設有認證資格。「公會實行師徒制,學生須跟師學藝,先成為學生會員,修讀合資格執業筆跡專家教授的課程,得到師傅認可,方可參加公會舉辦的專業考試。」該會每年舉辦1次專業考試,考試設有3部分,合共6張考卷,考生每年只可參加1個部分的考試,最終全部6張試卷合格,方可取得筆跡專家資格。
文:甄榮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