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工程師家強向老闆遞上辭職信後,跟接手專案的新同事志高說明工作期限是下星期三中午,要上傳檔案至群組,給團隊一天時間檢閱,以便星期五開會討論。
到了星期三,志高音訊全無。下班前,老闆在WhatsApp群組追問,志高才回應:「程式我有寫了一點點啦,會晚些傳檔案喔。」所謂「晚些」原來是晚了一整天,大家等到星期四早上才收到檔案。家強打開一看,發現只做了一半,而且沒有遵照他的指引。追問之下,志高回以一個堂皇冠冕的藉口:「我就是想先做一部分,讓大家看看是否OK才繼續啊。」
在家強眼中,工作延誤且事前沒報備、事後沒歉疚,還只做一半、陽奉陰違、藉口多多,這位新同事給人的第一印象太差勁。換了是他,尊重工作期限是硬道理,為了趕工,捱更抵夜也在所不惜;如果進度不如理想也會及早報備,讓團隊有心理準備。家強擔心,以志高這種散漫的工作效率,專案恐怕無法如期完工而釀成大災難。
開會前夕,家強內心糾結要不要當面訓斥志高。然而,志高一副若無其事的態度,直斥其非可能沒有效果,反而破壞團隊合作氛圍。自己是快要離開公司的人,如此緊張是否熱心過頭管太多?但要他保持沉默,又有違他實事求是的作風。最後,他選擇折衷方法,趁星期五開會前,私下向老闆表達對專案進度的擔心。
開會時,家強挪開不滿情緒,針對志高交出的部分提出意見。有感志高是團隊的新成員,家強正式提醒一句,專案進度必須抓緊,如果未能在期限前完成工作,也要提早在群組報備一聲。該說的話講一遍就夠了,下次志高再有延誤,家強也不會出聲,因為月底他便正式離職,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至於老闆,對志高的工作態度毫不介意似的,甚至當著大家面前誇讚他幾句。家強對此有點不以為然,趁Happy Hour跟老友阿良抱怨幾句,老友的回應卻讓他大呼意外:「還好你沒有公開批評志高,否則可能闖禍!」
身為團隊成員,家強關心專案進度、對新同事表現看不過眼是正常的。可是,他未必理解老闆的虞慮。相較專案進度,老闆可能更擔心員工流失?也許老闆心中也有不滿,卻怕志高「玻璃心」,未過試用期便請辭,到時專案真的沒人接手了。再者,家強無從得知志高在老闆心中的地位如何,萬一老闆偏袒他,家強批評志高就是枉作小人。
這次事件帶給家強兩個啟示:對於同事的敷衍塞責,生氣之餘,不妨視作反面教材以警惕自己,此其一;思考事情不要單從自己的視角出發,老闆和員工權責不同,視野必然有別,此其二。只要緊記「老闆想的跟你不一樣」這條遊戲規則,下屬對於老闆的每個決定,縱使不理解也不必大驚小怪,更別要自以為是跑去「指正」他。
如何向老闆表達意見是一門藝術,宜用引導而不是教訓的口吻,否則易招反感甚至裁員之禍。
文:黃擎天
商科腦,文青心,貓型人格,喜歡微觀生活,研究人性,以文字自勉勉人。前半生涉足出版、廣告和廣播業,實現寫作和旅遊夢想。後半生要更愛自己,時間留為己用,及早完成「餘生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