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未來10年,人工智能(AI)仍會是重要的應用科技之一,它不單在人力資源領域提供創新解決方案,更成為創新過程中的理想夥伴。以Microsoft的Copilot和Google的Duet AI為例,這些由AI驅動的數碼助理能為用戶提供一系列個性化輔助,以大型語言模型(LLM)的強大功能融入我們日常工作中,諸如行事曆、電郵、即時通訊、文件、會議等,協助進行組織、分析和建構工作。
AI科技正值大熱之時,但仍有企業尚未引入應用,那是甚麼原因?面對新技術快速發展,不同使用者——無論企業或個人,會展現兩種截然不同態度,一方是積極擁抱新科技、不斷學習的使用者,他們願意投入精力和時間嘗試應用,雖然過程中或會遇到失敗,但最終往往能成為該領域專家;另一方則是不願投入任何努力進行測試的人,他們寧願等待技術成熟後才採用。兩者沒有對錯,只是後者可能會落後同儕。
科技日新月異,企業或員工該如何應對?筆者建議採用「技術採納」(Technology Adaptation)的策略。「技術採納」是指企業和個人開始接受新技術,並運用到營運、產品或生活方式之中。它涵蓋認知、興趣、評估、試驗,到技術被整合至日常使用的各階段,與光是技術的「重複曝光」(Mere Exposure)或購買不同,「採納」(Adoption)意味技術成為機構營運過程或個人日常公事(Business as Usual)的一部分,為機構或個人生活帶來附加價值、提升效能或生活質素。
此外,技術採納與一般變革管理(Traditional Change Management)不同,其區別在於以下兩方面:
以實施為焦點
技術採納專注於實施新技術,而變革管理涉及更廣的變更,如機構結構、策略和文化變革。
專業知識
成功的技術採納通常需要深入了解該技術,包括其能力、與現有系統的整合和潛在挑戰。
技術採納能為企業帶來諸多好處,最重要是能保持新技術領先地位,從而使企業或個人與競爭對手區隔開來。但企業亦要面對挑戰及實施應對策略,當中包括:
1.技能差距
確保員工具備或能發展出使用新技術所需的技能,並提供適當培訓。
2.文化抗拒
克服對變革的抗拒,培養重視創新和適應的組織文化,選擇及培養變革推動者並建立「推動者社群」分享經驗。 3.整合問題
與現有系統和流程無縫整合新技術。
4.跟上技術變革步伐
對迅速發展的技術保持了解,以確保技術與時並進。
5.推動者(Champions)角色
推動者是熱情的變革支持者,能發揮影響力,在企業內促進變革,接受與實施新技術 。
從個人職場經驗而言,筆者鼓勵讀者爭取成為公司的變革推動者,並積極掌握新科技,使它成為你的「合作夥伴」。另不妨積極參與推動者社群(Champion Community)的討論和活動,分享經驗和成功案例,使職業生涯更進一步,有更豐盛發展。
文:Alvis Ko
theOrigo Ltd創辦人兼行政總裁。theOrigo是香港一家數位創意公司,於本地和全球獲得眾多行業獎項。Alvis洞識到作為公司創辦人需具備管理知識和商業視野,他完成哈佛商學院高管課程後,仍經常向世界各地具豐富經驗的教授和管理層學習,進一步提升其管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