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衣業發展蓬勃,卻又被列為全球第三大污染產業,尤其近年隨著網購急速發展,過度購買時尚服飾的消費現象愈見嚴重,造成大量新舊衣物被棄置,為環境帶來污染。有見於此,香港首間回收舊制服循環再生的公司ESG School HK與合作夥伴Billie Upcycling共同舉辦「抗菌及衣物回收再生導覽團」,旨在引導業界與學校深入了解衣物回收、分解、重生的過程,從而意識到可持續發展和環保回收再造對未來下一代的重要性,並加以推廣可持續服裝,降低碳足跡。
雖然許多人會把二手衣物棄置回收箱中,但令人驚訝的是,全球大部分二手衣服最終都被棄置於非洲迦納,只有不到1%廢棄衣物能夠真正被回收再製成新衣服。此外,時尚產業佔全球2%至8%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顯示時尚圈實現循環經濟的重要性,應從使用環保原料開始,透過永續設計、按需製造、重修運用等方式來減少生產浪費。
ESG School HK創辦人陳偉彬(Paul)的家族在製衣業已有超過50年經驗,他與團隊深知傳統校服生產過程的浪費問題,因此致力開發可持續、可升級再造的環保校服。Paul及其團隊堅信,舉辦這類導覽團不但對公司發展有益,也對社會產生積極影響,他表示:「目前我們已回收5,600kg產品,包括2,000件白襯衫和5,000件其他類別衣物。我們將實施『1換1回收計劃』,將回收的衣物製成抗菌毛衣制服和毛氈地毯,並期望通過這些活動,與學生共同探討校服的回收及再生的環保方案。」
他解釋,市面上紡織物料種類繁多,且隨著科技發展不斷推陳出新。40年前「的確涼」(即「滌綸+棉」)曾經非常流行,現今則有Dry Fit、Heat Tech等高科技製衣物料,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目前他們專注開發和利用環保物料,將回收物料甚至剩餘食材打造成時尚前衛的新面貌,更將食物原料如蘋果渣、粟米、香蕉皮等轉化為衣物原料,實現減碳並為學校環保作出貢獻。
然而Paul亦坦言,大眾對於可持續時尚、升級再造(Upcycle)衣物、環保材料,以及抗菌紡織品塗層等方面知識仍然很缺乏,造成推廣上有一定困難。「要讓大眾明白環保物料制服對環境的影響遠遠小於傳統制服,需要不斷的教育和推廣。」
早前,ESG School HK獲本地小學邀請進行「ESG校服小講座」,讓家長和師生從認識環保校服出發,進一步了解校服材料和安全標準,加強對學生健康和環境所帶來的正面影響。ESG School HK期望學校在選擇他們的環保校服產品時,明白到這是展現促進可持續性和道德實踐的承諾,而這些制服不但舒適和具抗菌特性,更是學校致力於環保和社區參與的有形象徵,在培育出學術上優秀一代之餘,亦不忘教育他們成為一群在社會和環境上負責任的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