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時今日,默默耕耘或可保飯碗,但未必足以令職位、薪酬拾級而上。想成為職場上的「人中之龍」,工作時要work smart,對內要懂得與上司相處,對外見客亦要掌握禮儀。今期專家分享「內外兼修」法則,助你掌握事業「加分位」,在團隊中突圍而出。
孫立民博士
華生職場顧問(Watson Consultancy)董事,有逾20年培訓經驗,擅以正面幽默角度為企業出謀獻策,解決管理難題。
FB專頁:www.facebook.com/suenlapmanConnect/
WhatsApp:9109 7058

孫博士指上司是員工事業發展的「keyman」,如發現上司屬於「悠閒等退休」型,便可能要考慮另謀高就。
Work smart更重要
當你以為返工勤力最要緊,上司卻覺得你做事「醒些少」才管用。華生職場顧問董事兼資深培訓專家孫立民博士表示,上司與下屬之間很多時存在矛盾,全因雙方視野不同。「首先要學懂從上司角度看待工作,員工對工作的看法大多是只管『work hard』,上司則覺得要『work smart』,即你的工作能否達到效果、能帶來甚麼貢獻。如做銷售工作,單是勤力推銷並不夠,若能設法讓客人感受到公司產品服務專業好用,並令對方留下良好印象,覺得你產品知識豐富、做事可靠、有責任感、有交帶,這便是有效果。」
他續說:「若你有一兩項特質比其他同事優勝,像能為公司創造盈利、提升市場佔有率、增加發展機會、提高客戶忠誠度等,令上司一旦失去你便會『幾頭痕』,那就是你的獨特貢獻。」因此要了解團隊現時需要哪些特質人才,而個人工作表現亦要提升至平均線之上,自可登上難以取代的位置。
孫博士又指,下一步便是掌握上司想法,即摸清「方丈」內心、成為對方「肚裡那條蟲」,例如知曉他最近是否有特別關注的項目,像下月舉行的展銷會部署、新產品市場策略、客戶流失問題等,再評估自己能否助其一臂之力,「你可主動提出幫忙,如幫他搜集市場數據、制定創新策略等。即使上司當下不需要你,也會欣賞你能了解他所關心的事情;若你能助他分擔部分項目,更會是『加分』之舉。」
「富貴」險中求
孫博士補充,當成為上司眼中work smart員工後,便要好好分析工作上的「安全」和「富貴」指數。「前者指工作上做足功課,避免出錯;後者指憑冒險而賺得出色表現『搏上位』。要知道工作不時會出現一些『豬頭骨』,即時間迫切、資源不足、工作充滿不確定性、整個團隊都未曾接觸過的新任務等,都是『死亡指數』較高的差事,員工一般不願接手,當你願意接下這『燙手山芋』,若表現出色,自然有回報。」
「所謂『富貴險中求』,年輕員工更值一搏。首先,上司知這任務『惡啃』,自然會接受某程度的失誤;其次,若你發揮得好,在上司心目中定會『加分』,將來有機會接手更重要任務;再者,艱難任務可令你汲取寶貴經驗、知識和技巧,亦是『搏表現』最佳方法之一,『搏中』便揚名立萬。」他解釋道。

6句打動上司「加分」言行
想得到上司歡心不一定要擦鞋,反而實實際際做個幫到手的馬仔,更能為自己加分。孫博士建議,日常與上司合作相處,可把掌握以下6句打動上司的話,並說到做到,自可成為贏家。
01.知你忙緊XX項目,我本身對呢方面都有經驗,好願意幫手!
解說:主動向上司提出你在哪些方面可幫他一把,「夠熱心」、加分!
02.雖然我以前未做過,不過都想試一次。
解說:即使以往未曾接觸過的任務,你也沒有推卻,充分表現願意一試的態度,「夠上進」、加分!
03.我記得你上次提示過,做呢類型項目時一定要注意XX
解說:向上司表示記得他上一個任務的提點,現在亦跟足指示去做,令他覺得你對他的說話上心,「夠上心」、加分!
04.(上司提出額外任務)唔緊要!我可以兼顧,最重要學到嘢!
解說:或許本身工作量已很沉重,但不介意蝕底去接手額外工作,「夠不計較」、加分!
05.我私下做咗資料搜集,業界一般用呢個模式去做,而競爭對手就咁樣定價……
解說:上司未有任何要求或指示,你已「自動波」做足資料搜集工夫,表現出認真的工作態度,「夠認真」、加分!
06.我已計劃好plan B,如活動當日落雨就可以XX/如果代理搵唔到同類型貨品或配件就可以XX
解說:準備好後備方案,令上司覺得你時刻處於做到最好的狀態,「夠有準備」、加分!
陳靜雯(May Chan)
亮星形象顧問有限公司創辦人,擁有AICI、CIP及IITTI國際形象顧問認證,畢業於倫敦專業形象學院及Academy of Image Mastery學院。有逾15年企業管理經驗,包括人力資源和學習與發展,以至質量管理。
網址:www.sparkimage.com.hk

May表示用餐時要保持良好互動和對話,但切忌不斷說話阻礙對方進食,自己也沒時間吃飯。
9個見客食飯有禮舉止
打工仔想由內到外建立好形象,工作表現出色固然重要,而代表公司出席商務場合也要注意禮儀。亮星形象顧問創辦人陳靜雯(May)表示,從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可清楚反映其為人,因此在商務場合失禮,或令上司客戶對你印象扣分,尤其跟上司出席宴會或飯局前更要做足功課,確保萬無一失。她分享以下9個加分位。
01.預先了解出席人物
宴會前最好清楚當天出席人物,例如會有高層嗎?會邀請外來大人物嗎?會有甚麼國籍人士?如有出席名單,亦最好預先認識對方稱謂、文化及喜好,以減少尷尬情況出現,也不會為此而感到緊張。
02.為宴會主題做好準備
這次宴會主題是甚麼?是否有甚麼要事前準備?宴會目的又是甚麼?譬如是新產品介紹活動,便要預先了解新產品特點、想好提問的問題,至少被問到分享感受時也不會啞口無言。
03.穿著配合場合服飾
確認出席地點、場地在哪裡?場合是casual還是formal?這樣才可選擇合適服裝,避免穿錯衣飾的尷尬場面,如公司活動可穿得smart casual一點、頒獎禮則可能要盛裝出席。
04.認識酒類及飲酒禮儀
留意晚宴是否有酒類供應,現時流行wine pairing,如你本身對酒沒太多認識,可事先自行了解如cocktail名稱、紅白酒基本常識,或是飲酒禮儀等,亦可令人覺得你見識廣博。

05.預備輕鬆話題
在宴會進行時,談吐內容亦十分重要,如果是輕鬆的宴會,話題可嘗試談及旅行、潮流、時事等,並在事前做足功課,除可由你打開話匣子,又可以有適當互動。
06.避免玩電話
現今世代較多人在吃飯時不停玩電話,或吃飯中途不停接聽電話、回覆voice message、戴上headphone等,這些都是不禮貌和不尊重別人的行為,所以宴會時最好把電話調至靜音,並提醒自己不要經常看電話,尤其與上司或高層吃飯時更應盡量避免。
07.認識不同國家餐飲文化
不同餐宴有不同禮儀,如吃西餐一般是同起同坐,進食前大家會閒談一番;吃日本菜會叫「大家起筷」;吃中菜時每道菜可叫大家「乾杯」帶起氣氛;吃法國餐通常會有飯前開胃小吃,但若有人說:「咁細件?就係食呢啲?」這樣予人見識少十分失禮印象,所以最好認識不同國家的餐飲文化禮儀,更可建立自信心。
08.提問對答要自然
如與上司共進晚餐時,最好保持良好互動對話,但要避免「只有你講沒有人講」,又或出現「dead air」尷尬場面。最好的談話時段是在餐前或換餐期間,可說一些較生活化的話題,如分享最近到哪裡旅行、哪一間餐廳好吃、自己近期的興趣等,並在適當時候自然地提問和對答,但切忌不斷說話阻礙對方進食。 09.留意飲食速度 不用過分熱情
很多人會忽略吃飯速度,如狼吞虎嚥太快吃完,會為身邊人帶來壓力。另吃中餐時,可預先安排侍應分菜,避免過於「獻殷勤」經常夾食物給對方,這樣過分熱情亦會令人感覺突兀和有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