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一則報導,指有三成老闆用「職稱膨脹」來請人留人。該報導引述華德士香港3月進行的調查,表示六成年輕員工對晉升速度抱有期望,他們大多希望能於12至18個月內獲得晉升機會,反映職稱對年輕員工的重要性。然而,華德士香港董事總經理John Mullally亦指出,當員工意識到職稱與工作價值不相符,尤其是薪酬待遇與職稱不符時,便會感到失望。因此,「職稱膨脹」這種策略用於請人留人的成效有限,今年只有約三成僱主仍使用該策略。
其實,就業市場出現「職稱膨脹」已非一朝一夕的事。筆者記得大學畢業數年後,在一個同學聚會中,收到一位中學同學的卡片,上面印著「經理」的職稱,我當然立即恭喜他,豈料他半帶自嘲的說:「我一畢業就已經是經理啦!虛銜而已!」但從他表情可見,他是挺享受別人的艷羨目光!
但在這求才若渴的時代,企業和管理層可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呢?首先,我們要明白職稱對員工,尤其年輕族群,是有一定吸引力的,但問題在於工作職務和薪金等,是否與職稱不符。
清晰發展路徑
其實,管理層如想令員工成長進步,從而吸引和留住人才,需與員工保持恆常溝通,讓他們看到事業發展階梯。管理層可學習和使用教練技巧(coaching),了解團隊成員的事業目標,同時讓他們知道下一步可怎樣做。
透過會談,主管與團隊成員可共同建立學習目標,並明確勾畫出不同崗位所需的能力和資格等,這樣團隊成員便會明白,當自己按進度提升至甚麼水平,便會得到怎樣的回報。畢竟我們不能每年都提升同事的職稱,但若能將工作上的技能分拆成可達到的小目標,這樣可讓團隊成員保持成就感。
賦予工作意義
另外,管理層亦需讓團隊成員看見自己努力付出的成果。若同事每天只在做重覆的事情,很快便會產生厭倦感覺;但如能讓同事明白自己的付出,對整個項目或企業有著怎樣的貢獻,就能讓工作變得更有意義。所以不妨花點時間與團隊成員分享整體工作成果、重要里程碑或企業目標,這樣亦能達到此一效果。
工作與生活平衡
雖然「職稱膨脹」的報導沒提到工作生活平衡的因素,但我們從很多案例可見,上班族對它愈來愈重視。有些企業會推出4.5天工作周,或安排部分時間在家工作等政策,這些政策背後之目的,是讓員工有更彈性的工作時間與安排,可兼顧個人和家庭等需要。
工作已不再是最重要的任務,企業如何在這天秤上作出取捨平衡,亦將會是員工考慮去留的關鍵因素之一。
薪酬福利具競爭力
為員工提供富競爭力的薪酬福利顯然非常重要,企業與其讓薪酬單單與職稱掛勾,亦可考慮讓薪酬與能力掛勾。之前提及的「清晰發展路徑」,可補充說明一點,當團隊成員看到事業發展路徑後,按薪酬與能力掛勾而提升,就是獲得實在的回報。
若你是初進職場的新鮮人,又可怎樣做呢?不妨主動與上司討論事業發展,讓他知道你需要coaching,也可主動參與不同項目(讓你了解企業整體運作),這些都是有效方法。你還有其他想法?歡迎電郵與我討論!
文:程衞強
註冊心理學家(香港心理學會)、特許心理學家(英國心理學會),現時主要從事培訓及顧問工作,並提供心理相關服務,同時亦為大學客席講師及營運不同生意的斜槓族人。
電郵:victor.wk.chi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