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場總潛伏著不同危機事故,像工作暴力衝突、天災意外、工業傷亡等。單就勞工處公布去年上半年的工業傷亡個案便有14,197宗,可見職場出現危機事故屢見不鮮。
危機事故或會對當事人或目睹事件經過的職員構成莫大心理傷害,例如出現情緒困擾、思想混亂,甚至腦海不由自主地閃過慘痛經歷畫面;而一些人亦有機會出現不同生理症狀,像失眠、食欲不振、心悸等。
經歷嚴重事故的員工往往會身心受損,除了個人受影響,同時亦對團隊士氣造成打擊。筆者從事危機事故管理工作,當企業或機構不幸發生嚴重事故,會建議他們成立危機應變小組,成員包括機構管理層和曾接受心理急救訓練的專家。小組成員可第一時間商討應變工作,及早介入。以下列舉4個可行的步驟。
1. 評估及介入
成立危機應變小組,評估事件對受害人、家屬、經歷事件的同事及部門員工的心理影響,並按不同組群的受損程度,針對性地介入。
2. 發放訊息
機構管理層需向受影響人士發放訊息,內容包括事故發生日期、時間、地點、受影響人數及範圍。管理層亦可公告所採取的應變措施和善後工作,這樣能避免謠言和揣測,安定人心。
3. 心理急救
當人遇上突發事故,有機會出現異常反應和負面情緒,如驚恐或傷心,亦可能反覆探究事件成因。除心理狀況外,身體亦有機會出毛病,如失眠、心悸或食欲不振等。
每個人的反應均是獨特,反應程度亦不一樣。當這些負面想法和情緒不被處理,便會一直困擾當事人,所以專業團隊需在48小時內為受事件影響人士進行心理教育。透過教育讓他們正面認識個人情緒反應,需要學習承認不快而不用抑壓情緒,並向信任的人分享感受,同時亦要提醒他們專注日常生活、值得關注和可控制的事,讓他們重新掌握生活秩序。
4. 輔導及支援
如情況嚴重,情緒問題持續3星期以上,當事人仍無法恢復正常生活,建議尋求專業輔導服務,及早治療。同時,如果因為事件帶來家庭與經濟傷害,當事人可尋求社區支援以解決難題。
我們雖然無法完全阻止職場危機事故發生,但若各企業或機構管理層有管理嚴重事故的意識並尋求專家協助,相信可大大減少對員工造成的傷害。
文:胡詠詩
香港家庭福利會全人專業服務資深社工、危機事故壓力管理認可培訓員(ICISF)。現職僱員培訓及輔導工作,持多項專業認證,曾代表受僱機構於各大企業提供培訓、教育刊載及傳媒訪問。
網址:www.wellnessh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