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航空業在疫後急速復甦,航空公司陸續拓展航點,加密航班服務,以滿足持續增加的客運需求。然而,人手短缺成為航空公司的挑戰,各公司正積極招募人才填補空缺,同時亦為空中服務員的事業發展帶來更大機遇。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青衣院校商業系講師范凱靜(Frinky)表示,疫後復常至今,航空業的空缺仍未能填滿,人手需求高企,故航空公司願意提供較佳待遇增聘人手,亦能為現職員工提供更多晉升空間。對新入職人士及現有空中服務員而言,現時是仕途發展的良機。

IVE(青衣)商業系講師范凱靜(Frinky)表示,航空業再次起飛,為空中服務員事業發展帶來更多機會。
Frinky指出:「航空公司樂意為修讀航空服務專業的學生提供實習機會,擔任地勤與顧客服務主任等崗位。有些學生在實習後更了解機場及航空業的運作,因應個人志向投身不同崗位,包括客艙服務工作。」年輕人入行從事空中服務員,除薪金外,可獲新人入職獎金及「外站津貼」。疫情後,客艙服務崗位晉升速度加快,以往從空中服務員晉升至機艙事務長需累積約10年經驗,如今部分航空公司會安排擁有3至4年空中服務經驗而表現卓越的員工,提早晉身至機務管理崗位,底薪貼近3萬元。
Frinky續指,香港是一個服務輸出型的城市,不論海、陸、空交通都需要顧客服務人員。因此,航空服務人員出路廣泛,只要能掌握前線顧客服務技巧,配合主動和做事細膩的特質,便能於不同顧客服務崗位發展。

IVE航空機艙及客運服務高級文憑畢業生張永昌 (Ice)已成為公司的培訓導師,教授新入職空中服務員的待客之道。
IVE航空機艙及客運服務高級文憑課程,教授航空、航空公司、機場和客運相關的營運知識,並為學生安排行業實習,及早體驗行業運作及確立發展志向。畢業生張永昌(Ice)完成IVE課程後投身客艙服務工作,至今已11年,並已晉升為機艙事務長,負責監督及管理航班服務與運作。近年Ice更成為新入職員工的培訓導師,將多年來累積的實務飛行經驗分享予新一批空中服務員,亦會教導新員工在服務時展現同理心和耐性,他解釋:「乘客在環境狹窄的機艙有時難免出現不安情緒,為了不影響其他乘客,空中服務員要盡可能在合理範圍內,為有需要的乘客解難和提供協助,讓乘客感受到被尊重、安心及賓至如歸。」
Ice認為航空業機遇處處,他表示:「擔任地勤及空中服務員,可在前線了解行業發展,在熟悉乘客需求及公司發展方向以後,能轉職到公司內不同崗位,如訓練新人、航點設計與宣傳、人事管理,或站台營運等,而進一步晉身管理崗位後更可從事策劃工作。」為追求進一步的事業發展,Ice在疫情期間修讀了工商管理學士學位課程,並期待於航空業探索更多發展機會。

Ice的工作讓他有機會到訪世界各地,大開眼界。
想了解Ice成為空中服務員的工作點滴,可瀏覽以下短片:
文:Uncle JAC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