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肚氣的Annie跟我吐苦水,大嘆奶奶不公平說:「為甚麼明明是她兒子不對,她卻偏幫到底?做人應該公道,幫理不幫親才對呀!」家家有本難唸的經,這不是她第一次訴苦,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原來Annie跟老公吵架後,奶奶剛好來電,她忍不住在電話裡投訴老公不是,誰知奶奶沒有半句安慰的話,反而怪她不體諒老公賺錢養家辛苦,拜託她息事寧人。
見Annie執著於「公平正義」,困在死胡同走不出來,我直接講重點:「幫理不幫親是理想,幫親不幫理才是現實,才是人性。」被欺負時,誰不希望父母、師長、上司為我們主持公道?可惜他們都是凡人,人性就是親疏有別,幫親不幫理。
「我嫁到這個家庭成為一份子,不算是自己人嗎?奶奶『盲撐』兒子就是不對!」Annie仍不服氣。
女人嫁了,老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也「自動過戶」成為她的家人。表面上是「一家人」,骨子裡仍是親疏有別。對奶奶來說,媳婦入門後冠上夫姓,但始終是個「外來者」,當然不及兒子親。尤其很多媽媽溺愛兒子,兒子永遠是優秀的、成功的,夫妻吵架自然未審先判,怪媳婦不夠溫柔體貼、不顧全大局。
「婆媳永遠不是母女」是每個妻子必須緊記的真理。一家人沒有「隔夜仇」,女兒可以頂嘴母親,彼此吵到面紅耳赤,睡醒了又是新的一天。婆媳吵架卻會傷感情,吵一次記一次小過,三次小過等於一次大過。女兒婚後跟老公吵架,大可跑回娘家向父母撒嬌,毫無顧忌說老公不是,換來一聲安慰、一個擁抱、一碗熱湯。Annie誤把奶奶當成撒嬌和申訴對象,招致失望才是正常。我不是叫Annie對不公平現象逆來順受,而是請她試從人性角度解讀,日後便知所進退。
這裡再分享一個例子。我跟大叔A打網球數年,似是交情不錯。他退休後不再打球,介紹女婿B先生跟我打。某天,我們在網球場上吵架而鬧翻。一事歸一事,大叔A仍是我的朋友啊,雖然沒機會碰面,到了重陽、中秋、新年我仍會向他發訊息問好。奇怪的是,為甚麼都是「已讀不回」甚至「不讀不回」?我們之間不是一直友好嗎?可以想像,B先生一定曾跟岳父大人「分享」我們的交惡事件,但大叔A不是應該跟我一樣「一事歸一事」嗎?
我百思不得其解,直至某天頓悟「人性是幫親不幫理」才如夢初醒。對大叔A來說,女婿比球友更親,維持良好翁婿關係更實際。不用深究誰是誰非,跟女婿同聲同氣就是「選對邊」。難道大叔A會「大義滅親」,要求女婿前來跟我道歉嗎?
同一個家庭,父母對待子女一樣親疏有別。與其為父母偏心而耿耿於懷,不如看懂這是人性而看開。當你洞悉人性的本相,再奇怪的謎團都不攻自破。
文:黃擎天
商科腦,文青心,貓型人格,喜歡微觀生活,研究人性,以文字自勉勉人。前半生涉足出版、廣告和廣播業,實現寫作和旅遊夢想。後半生要更愛自己,時間留為己用,及早完成「餘生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