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公司,有齊思朗和美斯,當兩人相遇,接下來會發生甚麼事?沒有一較高下,亦無兩強對壘,兩位人才坐下來同聲同氣,有講有笑,分享職涯賞心樂事。說的是兩位華營建築新晉工程專才,一個熱愛足球,一個鍾情義工,他們不約而同在公司找到事業人生的精彩「節目」,能夠好好平衡工作與生活,事業才能「射入世界波」。
助理項目經理 林思朗:「踢波」得著多
他叫思朗,熱愛踢波,10年前大學畢業加入華營建築,初進公司旋即被看中,有機會大顯球藝才華。「可能因為我叫思朗吧,第一天上班,HR主管便問我有否興趣加入公司足球隊,我二話不說應承了,一來自己喜歡,二來可認識多些同事。」思朗英文名叫Ronald而非Ronaldo,打的位置亦非前鋒而是守龍門。

思朗說,當年第一次落場,便見到公司的隊形和風格。「隊友來自不同部門和職級,既有前線工程人員,也有項目經理,甚至管理高層也參與其中。比賽時,大家不分職位高低互相補位,一同享受打拼過程,亦建立了團隊精神和默契。」他稱,參與球隊一大得著,是結識一班志同道合的同事。「大家平日在不同地盤工作,或較少機會見面,而踢波則把我們凝聚一起,建立友誼 。」

球場的意外收穫
公餘和同事組隊比賽,換來友誼與歡樂,但叫思朗意想不到是,「踢波」竟為職涯發展帶來出乎意料的收穫。大學主修機電工程的他,加入公司之初任職助理機電工程師,後來發覺不太適合自己,希望轉為從事項目管理。「有次踢完波坐在場邊休息,跟一位隊友談起轉型的想法,而對方正是一位項目經理,他跟我分享經驗,給我很多寶貴意見,更建議我進修碩士課程以備長遠發展。」他後來按這位隊友建議,深造科大的智能建築物技術與管理碩士課程,並獲公司安排轉職,由項目協調工作起步,一路晉升至助理項目經理。

思朗說,身為項目管理人員,需悉心打點工程大小事務,角色也有點似守門員。「 負責把關的事情有很多,由施工規劃、工序協調,以至環保與安全,皆要一一處理,確保工程順利推進。日常上班頗為忙碌,幸而我工作上也有一班好隊友,不論上司或同事,大家一條心打拼,即使趕工開夜亦共同進退,從不會讓我孤軍作戰。」

思朗畢業後便加入華營建築,至今已有10年。問他是甚麼令他一直留下發展,他笑言「人情味」最可貴。「像我當年進修碩士課程,每周有3晚要7時上課,而當時負責地盤在屯門,公司特地給我彈性提早下班,好讓我能準時到科大上課,這份對員工的關顧實在難得。另外,公司重視員工生活平衡,除了運動比賽,亦不時籌辦旅行活動,讓員工帶同家屬參加,我便和家人到過日本旅遊,享受美好時光。公司亦實行5天工作制,讓同事有更多時間放鬆身心。」
建造工程師 李雪怡(美斯):做義工最開心
除了思朗,華營建築有另一位員工叫美斯。「因為英文名叫Messi,所以大家都叫我做美斯。但我只喜歡睇波,不會踢波。有次放假,剛巧公司足球隊在我家樓下球場比賽,我馬上落去捧場,做啦啦隊為同事打氣。但那次思朗沒有上陣,可能碰巧有事做。」美斯說。

愛心爆棚的美斯,最享受參加義工活動。她讀書時已開始做義工,曾到尼泊爾山區義教,覺得很有意義。「做義工既可幫到人,自己也有得著,讓我學會感恩,更珍惜身邊的一切。」
做義工有意義又有假放
加入公司後,得悉公司設有義工隊,就更當仁不讓。「義工隊定期組織活動,每次也有一百幾十人出動。有年臨近中秋節,我參加了派月餅活動,到彩虹邨探訪獨居長者。公公婆婆自己居住,子女只有在過時過節才回來,而我們來到與他們談天,他們都很開心無所不談。除了派月餅,冬天我們也會派被,夏天又會去清潔沙灘,成班同事不分上下一齊做,真的是打成一片。」

義工隊舉辦派月餅活動。
為鼓勵同事做義工,公司還設有義工假。「做夠兩次義工便可放1日假,捐血、派月餅、清潔沙灘也可以。雖然做義工不是為放假,但有假放又實在頗吸引,可算一項充滿意義又開心的福利。」

清潔沙灘活動。
美斯說,同事做義工眾志成城,日常工作也十分齊心。大專修讀基建及環保工程的她,畢業後加入華營建築,先在投標及分判部工作數年,之後轉往技術部從事建造工程。「一項建造工程,可分為結構、內裝、機電三大部分,而在華營建築,這3個部門同屬技術部,故我們日常會與各部門同事緊密溝通協作,大家會從對方角度思考問題,為工程作周詳考慮,工作不會『各顧各』。另外,公司管理人、上司、資深師傅,皆很樂意教導新人,大家溝通無隔膜,只要你多問多學,就能得著更多。」

左起:Kenny、美斯、思朗說,公司辦公室設有健身設備,大家可隨時做運動放輕鬆。
畢業生發展計劃 助生力軍規劃職涯
華營建築團隊中,既有活力十足青年軍,全情投入工作和各類活動,亦有一班「師傅級」人馬,致力培育新世代,薪火相傳。為協助生力軍融入團隊、籌劃未來,公司設有「畢業生發展計劃」,並邀請多位總監(Director)擔任導師(Mentor),向年輕培訓生傳授經驗。

華營建築高級培訓主任葉坤倫(Kenny)指出,該計劃透過師徒制、夥伴同行,配合各類活動,為畢業生提供有系統培訓。「計劃的口號是『Together We Shape the Future』,希望與員工共同成長,助他們找到事業方向。」

「畢業生發展計劃」舉辦各類培訓活動,包括創新思維工作坊。
畢業生發展計劃為期1年,涵蓋多個專業範疇,如安全、環保、結構、機電等,培訓分為數個階段。「首階段是跨部門交流,透過聯誼活動,讓參加者認識團隊;第二階段是軟技巧培訓,如溝通和演說技巧等,另外還有性格測試評估,助學員更了解自己,為未來3年定下職涯發展目標;第三階段是專業認知,邀請管理層分享項目經驗和專業知識,讓他們對行業有更全面認識,及早找到發展方向。」Kenny表示,畢業生發展計劃更設有影子計劃,安排培訓生跟總監開會或處理日常事務,讓他們了解高層處事方法和思考角度,為日後事業帶來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