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港訂立減碳目標,致力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同時推動智慧城市發展。隨著綠色減碳和科技轉型趨勢持續,電力工程人才將有更多元化機遇,除參與社會新建設項目,亦可朝可再生能源和電動化方向邁進。今期請來中華電力人力資源總監周珮瑩和兩位90後新晉工程人員,講解電力事業種種新嘗試。
「環保減碳和數碼轉型是社會兩大趨勢,中電未來發展方向亦與此息息相關。」中華電力人力資源總監周珮瑩稱,為配合各新項目的發展,包括推動運輸電動化、發展本地可再生能源、為大型基建輸電及配電等,中電正積極擴大人才庫,培育更多電力工程和項目管理生力軍。中電每年預計招募500至700人,當中150至200人為前線技術人員,如助理技術員和技術主任等,並定期舉辦招聘日物色人才。

周珮瑩說,年輕人投身電力工程行業可不斷深化知識技能,考取認可資歷。
參與綠色減碳建設
周珮瑩指出,中電吸引人才要點之一,是設有全面培訓計劃,助員工掌握專門技能並考取認可資歷,以備長遠事業發展。「我們設有見習技術員計劃及見習工程師計劃,助畢業生裝備專業知識,從校園順利過渡至工作崗位,他們經資深前輩帶領,在工作中累積經驗,促進事業成長。公司培訓著重互動交流,教學相長,年輕人吸收知識之餘,也可發揮創意,提出創新點子。」 由於電力工程與社會建設密不可分,工程人員可參與新的基建項目,亦有機會投身環保減碳和數碼轉型行列,參與可再生能源、智能電網,以至與電動車充電支援服務相關工作。「除了應屆畢業生外,我們亦歡迎擁有相關電力工作經驗人士加入,例如曾從事物業管理、裝修、水電等行業,我們會提供適當技術培訓,並協助他們了解工作環境,儘早成為技術人員。」

周珮瑩說,中電定期舉辦招聘日,為參加者講解職業發展之餘,亦設有即場面試機會,最近亦推出新人獎金。她期望有志投身電力行業的年輕人,抱不斷學習心態,加入中電作長遠事業發展。「我們透過不同學習途徑,協助員工獲取專業資格,向上流動,開拓多元職涯發展機會。」
中華電力「電動出行」經理黃文偉:太陽能車迷 變電動車推手
90後黃文偉是一名太陽能車迷,當年在IVE修讀電機工程高級文憑時,與老師和同學組成太陽能車隊,合力研製一部名為「SOPHIE」太陽能電動車,出戰澳洲「世界太陽能車挑戰賽」。「當年我們駕著SOPHIE出賽,一路由北澳駛至南澳,我主要負責編寫能源管理系統,計算用電量和能源效益,務求讓SOPHIE以最佳速度完成比賽。」 
從求學到工作,黃文偉一直對可再生能源很感興趣。
這位太陽能車達人,求學時已對可再生能源充滿興趣,如今更成為運輸電動化的推手,把志趣和工作融為一體。黃文偉大專畢業後加入中電,從見習技術員起步,初時負責為客戶處理供電申請和檢查客戶電力裝置,其後晉升二級工程師和高級工程師,曾參與可再生能源和智能電網項目,去年由輸電及供電業務部轉戰客戶成功及體驗部,成為中電「電動出行」團隊的經理,為客戶提供專業技術支援,推動運輸電動化,建設低碳智慧城市。
構思運輸電動化方案
黃文偉說,電動車及充電技術發展迅速,工作既有趣亦充滿挑戰,例如當協助車隊營運商轉型,制定電動化計劃,須作周詳考慮。「客戶車隊要更換電動車,需增添充電設施進行充電,我們為客戶度身打造供電方案,例如最新推出的戶外變電站和高壓配電箱,以具成本效益的方案滿足車隊充電需求。對我來說,這些都是嶄新工作,見證客戶的目標一步步實現,有莫大滿足感。」

黃文偉說,由於可再生能源和電動車技術發展甚快,他需持續學習新知識,不斷增值。這5年來,他更以兼讀形式,先後修畢電機工程學士及碩士課程,公餘亦擔任VTC兼職講師,教授工程和電力知識,最近更參加「中電新世代‧新動力獎勵計劃」,為年輕人擔任導師。「有些年輕人考試成績不好,對前路感到迷茫,我與他們分享自身經歷。我當年會考曾經失手,也一度感到沮喪,但只要認清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懷著熱誠努力追求,不斷學習和進修,亦可一步步達成事業目標,並為社會作貢獻。」
中華電力輸電及供電業務部高級工程師楊春夢:事業與基建 同步發展
「在發展事業過程中,我希望能不斷接受新挑戰,負責更多策略性工作,追求成長進步。」同為90後的楊春夢來自內地,因父母皆是工程師,自小耳濡目染,對電力工程充滿好奇,後來考入廣州華南理工大學修讀電機工程,2016年畢業後來港加入中電成為見習工程師。

楊春夢說,身為電力工程師,見證項目從設計到竣工很有成功感。
楊春夢說,畢業求職時,看見中電見習工程師計劃的簡介上標示「可以接觸公司廣泛業務範疇」,覺得很切合自身事業發展方向,於是提交申請。「報名另一原因,是入職後可接受兩年全面培訓,之後累積足夠資歷經驗,可申請香港工程師學會『工程畢業生培訓計劃』培訓資格,展開專業發展之路。」
入職後接受培訓,並到不同部門實習,當中有一幕,他至今仍記憶猶新。「最難忘是爬電塔訓練,我們要爬上十多米高的電塔;當到達頂端時,我也分不清,汗流浹背是因為陽光太猛,抑或畏高所致。雖然日後工作時,我毋須登上電塔,但這次經歷讓我體會到,在前線工作的同事,平時要面對甚麼挑戰。自此我不時問自己:身為變電站設計工程師,可怎樣減輕同事的工作難度?」

設計變電站挑戰多
他完成培訓後,曾從事變電站設備操作與維修,以及變電站設計工作,兩年前晉升高級工程師,負責不同項目設計和管理職務。他說,電力工程與社會建設息息相關,工程師有機會參與嶄新基建項目,而他最難忘工作經歷是為將軍澳海水化淡廠設計變電站。
「施工期間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陸路運輸被迫中斷,我們要構思應變計劃,設法循其他途徑運送大型電力裝置到工地。」他憶述:「最終雖然可採用水路運輸,但船隻載貨量和路線完全不同,事前需作周詳安排,並要做好時間管理、協調各持份者。這是我工作一大挑戰,亦是很好的歷練,讓我強化溝通、應變及解難能力,促進個人成長。我期待日後可接受更多策略性工作,在不同工作領域作新嘗試,令自己不斷進步。」

楊春夢表示, 工作最大滿足之處,是見證項目從設計到竣工啟用。「有次在電視見到將軍澳海水化淡廠的報道,我指著電視螢幕自豪地跟家人說:『這是我有分參與供電的項目。』」
中電技術員招聘日
中電將於10月5日在中電沙田中心舉辦技術員招聘日,招募助理技術員和技術員(電機工程 — 架空天線/電纜接駁/電氣裝配),不論工作經驗,DSE畢業生和有志應徵者也可參加,了解職業發展。

中電見習技術員計劃
中電設有見習技術員計劃,提供3年訓練,見習技術員可學習有關機械、電氣裝置、電氣打磨、電纜接駁及架空電纜等基本知識,最後獲派往其中一個工程部門工作。入職要求為中三或以上程度,並在VTC轄下學院或訓練中心修讀相關職專文憑課程。

中電見習工程師計劃
中電設有見習工程師計劃,培訓為期兩年,為主修電機、電子、機械工程的畢業生提供訓練平台,助他們在工程界作長遠發展做好準備。完成培訓計劃的見習工程師會於中電的工程部門任職,不少中電高級管理層皆透過該計劃加入中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