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業不僅為社會擴展居住環境和基礎設施,還有助社區民生發展。然而,大家可曾想過,這一切美好的建設背後,可能會對環境和生態造成重大傷害。在平衡社區發展、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三大元素下,營造管理在工地上發揮著重要角色。
在一般建築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建築廢料,如木板、石屎、鋼筋、磚瓦等。此外,建築重型機械和打鑿工序亦會產生污染,導致空氣混濁、水源污染和噪音等,造成環保壓力。
減廢、再用雙線發展
為達到雙線平衡發展,營造管理需仔細分析和針對工程管理的方法,確保能減少環境污染。因此,營造師在早期設計過程中,提供一些有效的減廢建築方法非常重要,例如考慮運用素材、安裝及接駁技巧、善用建造材料特性、將不可避免的建築廢料循環再用,以達至最佳效果。
在建築過程中,採購物流的規劃也很重要。營造師能根據圖紙和地盤實際情況,測量所需物料用量,從管理上配合設計團隊減少浪費。然而,要推動這些方法,需投放更多專業人員的時間和資源,因此在成本控制和可持續綠色建築之間,必須取得平衡。
環保建築在工程界已推行一段時間,最顯而易見的例子是在地盤放置分類回收箱,但效果仍未顯著。原因是工地環境複雜,各材料混合並難以分開,根本不可能進行分類,只能送往堆填區。根據環境保護署的資料,垃圾堆填區所吸納的總廢料中,約有四成來自建築業。
智能管理避免浪費
營造管理需要考慮軟件和硬件的配合。在軟件方面,可利用高科技去控制和監管建築過程中的物料需求。現時,物聯網(IoT)、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對建築資源精確管理有很大幫助,例如透過智能監控系統實時監測施工現場的材料使用情況,及時調整,以避免材料的過度使用或浪費。此外,智慧建築亦能優化施工流程,如利用BIM在設計階段避免結構設計錯誤,可降低能源消耗和物料浪費,支持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在硬件方面,為減少工程廢物,採購時可縮減易損壞材料的存放時間,降低損壞風險,減少浪費。在物流安排上,可盡量配合工地環境及工程流程,材料到貨後立即安裝或使用,減少損耗和碳排放。
環保和減碳是社會發展大趨勢,只要從現在開始精心營造良好的建築環境,我們就能營造一個更美好的香港家園。
文:李德康營造師
香港營造師學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