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企管諮詢(顧問)、培訓、教育、寫作等工作多年,曾有不少人向筆者提問:「究竟怎樣才可以令自己在工作或職場中晉升?甚至馳騁於『人際關係』和『商海』之中?是給人『擦鞋』?還是『拍馬屁』?抑或是,遇事馬上『推、側、閃、避、卸』,把自己置身事外,避免『孭鑊』?所謂『有鑊卸得快,義氣揾人捱』,不是嗎?君不見,在工作間不難發現,有不少這類人!」
的確,筆者馳騁各行各業多年,也曾親眼目睹不少上述人事!他們不是遇事「卸膊」,便是「人前人後」——講是講非、說三道四,伺機「踩同事」;又或對上級「阿諛奉承」,常找機會「拍馬屁」!嗚呼哀哉!倘工作間有這類同事,又怎能安心工作,把工作做好、交差呢?更遑論升職、加薪,真是談何容易?
其實,要在職場爭取晉升,或在人際間深受別人歡迎,也不是遙不可及,或是一難事!看官不妨參詳筆者所倡導的「三心兩意」法則,並付諸而行——假以時日,或在時來運到時,自然心想事成、水到渠成!
那何謂「三心兩意」?又,怎樣做才恰到好處、發揮效用?
所謂「三心」,是指「安心、放心、開心」;「兩意」,則指「主動之意、承擔/負責之意」。那如何付諸行動呢?
(1) 安心
所謂「安心」,可理解為內心感到平靜、放心和無憂無慮的狀態。這種情感通常會出現在人們感到安全、穩定,或得到支持的情況下。安心,可來自於多種情況,例如信任的人際關係、環境的安全性、心理的自我調適等。當一個人感受到「安心」時,他們能更好地應對壓力和挑戰,並且在生活中享受更多的幸福感!
而在工作間,無論是上級派遣差事,抑或是同事間一起做事;有時候,不能達致「安心」,是因為彼此缺乏溝通,或凡事抱著「理所當然」的心態,以致大家的工作進展都「不清不楚」,或在出現錯漏時才「後知後覺」......結果需另花時間,再作跟進或修補錯漏——費時誤事、耽誤工作、徒添麻煩,也影響到上下級或同事間的關係,造成隔閡,豈不可惜?
其實,若想跟上級或同事搞好「工作關係」,使他們在工作中感到「心安」,並非難事!只要在工作過程中,適時主動向上級匯報、向同事交待工作進展,好讓大家清楚明白箇中情況,便可令他們感到「心安」,以至「安心」!倘工作出現偏差,大家也可及早發現——搞清搞楚、弄個明白,以便作出相應措施、調較修正。若能如此,豈不快哉?
(2) 放心
放心,通常是指心中沒有疑慮或擔憂,對某件事情感到安心、安穩。當一個人「放心」時,意味著他對某種情況或結果感到滿意,並且不再感到焦慮或緊張!譬如說,由於下屬或同事於適時主動交待工作情況,故對工作進展感到「放心」;又或對朋友的承諾感到「放心」等等。
(3) 開心
開心,通常用來形容一種愉快、快樂的情緒狀態。當一個人感到「開心」時,通常是因為某種事情讓他感到滿足、喜悅或幸福,例如給下屬的差事,他不但適時主動向上級匯報工作進展,令到上級「心之所安」(安心)和放心,且能順利完成差事,向公司交差,那自然感到「開心」!
綜觀而言,看官如想在職場爭取晉升,或在人際間深受別人歡迎——只要做事採取主動,於適時向有關人等交待工作進展,使其「安心」和「放心」;到最後,順利完成任務、有所交差,自然使對方感到「開心」!假以時日,或在時來運到時,自然成為對方提拔的最佳人選——水到而渠成!
至於「主動之意」和「承擔/負責之意」,又可怎樣理解呢?
(1) 主動之意
所謂「主動之意」,是指一種積極態度。這意味在面對事情時,要主動出擊、主動參與,而不是被動地等待他人的指示或行動。這種主動性,通常與自我驅動、自信和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關。
(2) 承擔/負責之意
這方面是指對某項任務或行為的責任感。當一個人願意承擔責任時,會對自己的行為和決策負責,無論結果是好是壞!這種承擔,意味著一種成熟的態度,願意面對挑戰和後果!
換句話,這是一種理想態度!譬如說,在生活或工作中,能主動出擊,並勇於承擔相應的責任。這種態度能促進個人成長和成功,也有助於團隊和組織的發展!
說到底,任何一項事業,都要靠實踐去交待、去完成,不能「講多過做」,或「只講不做」!成功的路,就在自己的腳下。如果不能腳踏實地去走,永遠沉浸在美妙的幻想中,那只會一事無成、上位無望!如《荀子.修身》有云:「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意即:路程雖近,不走就達不到目的地;事情雖小,不做就成功不了。深明此理者想必知曉,如何做個「稱職」的員工,對己對人有所交待,以至成就自己、成就他人!
文:蕭一龍博士 MH
資深企管顧問、國家檢定企業培訓師
當代管理學文學博士(DLitt)
工商管理學博士(DBA)
drhenryshiu@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