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輕,就是一場不斷探索的歷程。近年社會大環境轉變,加上後疫情時代的經濟發展、工作模式和市場轉型,均影響到年輕人求職及職涯規劃。由善導會主辦、恒生銀行支持的「恒生青年前路探索計劃」,為16至30歲弱勢青年提供職涯發展服務。時移世易,當Z世代未必追求終身職業、更重視多元發展,計劃又如何協助他們探索自我、展現職涯發展的多樣性?今期有兩名「Gen Z」計劃參加者——家偉和阿諾現身說法,分享自身職涯探索和成長故事。
就業支援對象 家偉:探索工作前路 發現家庭更重要
計劃參加者家偉,中六畢業後修讀了1年半副學士課程,因意識到自己對學科完全沒興趣便毅然退學,其後卻發現中六學歷令他求職處處受限,亦對前路感到迷失。先後當過推廣員及兩間銀行電話服務中心全職客戶服務工作的他,2023年在教會朋友介紹下參加了「恒生青年前路探索計劃」,讓他有機會接觸不同行業,更透過一次職業講座投身殯儀業。
「在銀行電話服務中心工作的第二年,父親過身,我要幫忙辦理後事,開始接觸到殯儀行業。其實本身也在想前路問題,因覺得工作太單調,而我一向對於『搞event』的工作很感興趣,奈何很多職位都有大學學歷要求;有想過做wedding planner,但自問很少參加婚禮,可說毫無概念。剛巧那時善導會邀請了知名禮儀師兼港台DJ葉韻怡小姐分享殯儀事業工作體會,而經歷父親離世、幫忙打點一切,讓我覺得可入行一試這個『另類的搞活動』工作,那次會後我便鼓起勇氣向她自薦。」在計劃的穿針引線下,家偉最終順利入行。

家偉笑言,過去1年經常被媽媽「投訴」要吃外賣。
在殯儀行業工作了1年多後,家偉卻決定辭去工作。「自從爸爸走了,因媽媽不懂下廚,煮飯重任便落在我身上,但殯儀工作沒固定的返工和放工時間,亦經常要回覆客人訊息和跟進後事安排,入職後已很少煮飯給媽媽吃,她也常常『投訴』這1年長吃外賣。尤其我在工作中目睹這麼多生離死別,自己卻未能好好照顧家人,也感覺與媽媽的距離愈來愈遠。」
探索前路除了職業發展,也可以是工作以外的東西。「這1年多的工作經驗並沒浪費,是很珍貴和豐盛的體驗,讓我更清楚自己想要甚麼。」家偉坦言仍在摸索事業路,目前只想找一份有穩定時間和收入的工作,可多些陪家人和發展興趣,期望修補與家人的關係。
創業支援對象 阿諾:開展紋身事業 不想只視為工作
計劃另一參加者阿諾,中學輟學後曾到酒吧打工,直言成為紋身師是機緣巧合,因他起初對紋身一竅不通,甚至不懂畫畫。「疫情下市道差,很多行業不請人,令我想學一門手藝傍身,剛好有朋友問我有沒有興趣學紋身,便『膽粗粗』一試。一開始純粹覺得紋身『好型、好有性格』,完全是由零開始去學畫畫和學紋身基本功。因我知道自己的起步點比別人差,就用多1倍時間來學習。而經過深入了解,我發現紋身也有其文化底蘊,如阿美族的刺青文化。」阿諾由交學費上堂學技巧,到後來被收為徒並一直幫師傅工作,直到去年底才自立門戶。

阿諾坦言,家人起初也因為對紋身的刻板印象而反對他入行。
期間他曾因事入獄,卻鞏固成為紋身師的決心。「在獄中,我有機會和其他在囚人士傾談紋身話題,發現上一輩對紋身的概念大多是『畫龍虎鳳』,而且認為有紋身的人都『很壞』和『有背景』,普遍印象不太好。當我說現在很多人會紋自己喜歡的動畫角色或字句,他們會很不解。同時,因監倉生活十分規律,也沒多餘娛樂,我可以抽時間努力磨練技藝。」阿諾出獄後決心推廣現代的紋身文化,改變社會對「壞人才紋身」的刻板印象,也萌生了創業決定。
成為善導會更生服務對象的阿諾,去年經社工轉介後參加了「恒生青年前路探索計劃」,並通過評審考核獲得一筆創業起動資金。「跳出來創業,最困難的地方是錢和人脈。有賴計劃提供創業知識、如何推廣宣傳、管理店舖資源、拓展營運網絡等培訓支援和起動資金,助我開了一間小小的studio,發展紋身事業。」

阿諾熱愛紋身藝術,想短期內提升自己,到外地交流。
對於未來,阿諾不想只視紋身為工作。「於我而言,紋身是一種藝術、生活態度和自我表述,我想舉辦一些紋身workshop、紋身師一天工作體驗等活動,並在這一兩年間提升自己技術,然後想到日本、台灣、美國、英國、加拿大、紐西蘭、荷蘭等地做駐店紋身師,互相交流切磋。」他補充:「我喜歡紋身,但不想人生只得紋身工作,想見識更廣闊的世界。」
恒生青年前路探索計劃 助弱勢青年探索人生意義
「恒生青年前路探索計劃」由善導會主辦、恒生銀行全力支持,自2014年起為16至30歲弱勢青年提供職涯發展服務、裝備所需知識和技巧,協助他們探索不同行業和機會,從而提升對自我的認識。隨時代變遷,計劃的服務對象亦趨多元化,包括高學歷更生青年、精神復元青年、有特殊學習需要青年等。在過去10年,計劃受惠人數共2,200人,當中有300人參加了工作實習或影子學習,並批出共127個創業資助項目,為弱勢青年的職涯發展和人生道路帶來深遠影響。

善導會總幹事李淑慧(左)表示,計劃緊貼時下Z世代年輕人脈搏,並不斷檢視和更新服務,助弱勢青年尋找發展方向。
善導會總幹事李淑慧表示:「感謝恒生銀行一直以來的堅定支持,幫助參與計劃的弱勢青年尋找職涯方向,發展潛能。經過10年變遷,時下Z世代年輕人面臨的挑戰和需求,已與當初有所不同,慶幸計劃能夠緊貼青年脈搏,不斷檢視和更新服務。」

恒生銀行企業傳訊及社區投資總監羅淑雯(右)表示,恒生銀行向來支持年輕人發展,不單提供資金上的支持,還有專業知識分享和人脈網絡聯繫,讓他們得到更實質幫助。
恒生銀行企業傳訊及社區投資總監羅淑雯亦表示:「恒生銀行向來支持年輕人發展,我們並不單是提供資金上的支持,還有專業知識分享和人脈網絡聯繫。與善導會的合作,正好可以讓我們為有需要的年輕人提供不同機會,讓他們得到更實質幫助。」
文:王藝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