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ogle雲端於《2025年人工智慧商業趨勢報告》中指出,「AI智能體」(AI Agent)將成為未來企業營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發展將帶動AI應用快速增長,從單一的聊天機器人進化為能夠處理複雜工作流程的多智能體系統。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已不知不覺融入工作生活當中,而我們亦正積極邁向Agentic AI時代。據史丹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的一項共同研究發現,在AI輔助下員工的平均效率提升了15%。按Gartner預測,到2028年至少有15%的日常工作決策將由AI Agent自主完成,而在2024年該比例為0%,這項技術的目標導向型功能,將實現適應性更強、能完成各種任務的軟體系統。
而所謂的AI Agent,可視為人類的「分身」,能模擬人類思維與行為去執行使用者給予的指令。更深入的看,這涉及「AI智能體工作流程」(AI Agentic Workflow),其核心是大型語言模型(LLMs)的深度應用,讓AI不但懂得人類語言,更能準確理解上下文,洞悉使用者需求。因此,只要適當訓練相關模組、帶來更高的效率與創新,就能成為全天候工作的「員工」,特別適合重複性高、耗時的崗位。企業員工只需用簡單語言描述需求,AI便能高效完成工作,讓他們可專注更高層次的規劃與決策。
舉例說,當公司設計部需要提交圖片給市場部時,AI會先懂得詢問圖片類型,例如是人像、卡通、風景或旅遊,然後指派合適的AI去完成圖片設計,在自動檢視與優化後,才交由使用者審批,最終主動遞交至市場部。這並非單一模型的功勞,而是一系列模組協作的成果。
AI化身專業上班族
全球知名人力資源服務公司德科集團(Adecco),已利用「AI上班族」處理招聘流程,包括揀選應徵者、調整簡歷、發電郵安排面試、準備相關面試問題等,讓HR人員有更多時間專注策略性任務。
AI的能力遠超於此,進一步培訓AI模組,它更可勝任專業崗位。清華大學智慧產業研究院團隊已開始打造「專業AI上班族」,目前正在內部測試首批42位「AI醫生」,可在短短數天內完成上萬名患者的診症,且隨著診療案例累積,其診斷能力更會不斷提升。
筆者團隊亦正開發相關專案,培訓「AI初級機電工程師」,負責收集與管理如電壓、電流、流量等參數,以優化大廈的能源使用方案,這不但能提高能源效益,也減輕工程師處理繁瑣數據的重複性工作負擔,使他們能專注於更具價值的分析工作。儘管AI的潛能無盡,但筆者認為,它的角色仍是協助而非取代人類。在未來職場中,可預視人類與AI會有更多合作,共同重塑工作流程並優化崗位職能;人類亦將有更多時間和心力去專注於更高層次的創造與開發,成就更美好的未來。
文:陳智銓(Arthur)
思路富邦集團(SagaDigits)創辦人暨集團成員隨賞科技有限公司(Compathnion)行政總裁。思路富邦專注於大數據、導航及智慧追蹤項目的技術方案,改進全球企業市場推廣、物流、保安、特管及用戶體驗等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