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式調酒師Hide(@hide_flair)穿白恤衫黑西褲,頭髮「gel」得油亮亮,他拿起酒樽站在吧枱前擺好架勢,準備示範他的必殺技——「手踭bump樽」(bump)。只見他低頭深呼吸一下,然後反手拋樽,樽身隨即凌空飛舞,翻過他背脊和膊頭,當落到心口位置,他瞬間用手踭一撞,噗的一聲,把酒樽撞起,之後再連撞兩下,弄得白花花的酒樽不停跳動翻筋斗,最後他把手一伸,下旋的酒樽剛好貼著他手背企穩。
完成動作後,他頭「chok」了一下,露出滿意笑容,得意地說,他之所以想做花式調酒師,純粹為了一件事:「當初入行,冇諗過要賺幾多錢,也不知前路會係點,純粹因為覺得調酒師好型。我認為,工作最緊要開心,做到自己想做嘅事!」

Hide說,15歲時看電視節目,見調酒師身手非常「型」,自始被深深吸引著,有志入行。
「Bump這招是花式調酒高階動作,我2016年開始練,到現在仍不停練,技術算十拿九穩,但都不是百分百做到。」Hide說,2016年是他正式學花式調酒那一年,對他來說,既是事業起點,亦是低點。那時他已在酒吧當了兩年調酒師,工作並不如意,後來索性裸辭,轉做茶餐廳廚師,亦做過地盤工程人員,但即使轉了行,仍對調酒念念不忘。
樓下公園深宵練拋樽
有次機緣巧合參加花式調酒工作坊,看見導師表演「手踭bump樽」奇技,當場目瞪口呆、如痴如醉。「導師拋樽『型到一個點』,簡直刷新我『三觀』,即係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之後我同自己講,只識調酒並不夠,更要學花式動作,於是決心去練。」

那時白天在茶餐廳炒餸,晚上學花式調酒拋樽,回家後仍心癢癢,常在凌晨半夜三更拿數個酒樽到家樓下公園繼續拋。「之所以到公園練,皆因地下有軟墊,就算失手跌酒樽落地都不怕打爛嚇親街坊。」
他每周有四晚在公園享受拋樽「me time」,沒想到首批「觀眾」竟是警察。「警察見我揸住酒樽,問我做咩,我話練習花式調酒,他們起初不太相信,叫我示範兩招。於是我做幾下拋樽動作,他們見我冇講大話,之後笑一笑,就走了。」

拋樽要手、眼、心合一,工多藝熟。
Hide 說,深宵練拋樽,好比做運動,雖要下苦功,但卻不覺苦。「好似運動員一樣,動作會愈做愈純熟,達至手、眼、心合一。起初練bump這一招,要用手踭不停碰撞酒樽,經常撞到瘀傷,但身體會慢慢適應,手踭肌肉變強,之後就不覺痛。」
雙手應該用來表演
練了數年,拋得有板有眼,開始接兼職工作。「當時正職轉做天台防漏工程,如接到花式調酒job,放工就去活動或宴會表演客串。」如是者做了好幾年,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感到自己是時候「歸邊」,決定把所有心機注入「酒樽」中。「坦白講,做防漏工程好辛苦,要經常去學校,將百幾桶防漏油由地下抬上天台,真係搬到手軟。有一刻我覺得夠了、同自己講,雙手應該用來表演,而不是搬防漏油。」

他在2022年再次入行,在工作的酒吧認識一位法籍華裔調酒師,後來經他介紹,轉到尖沙咀一家頂級酒店任職調酒師。「感覺好似由池塘游出公海,酒店工作環境和待遇令我大開眼界,不單員工福利非常好,每周5天工作、公積金、醫療保障……而且制服係度身訂造,上面仲繡有我個名,令我覺得返工有一種自豪感。」
酒店工作雖然穩定和福利好,但要跟足標準流程,不太合他「不愛框框」的個性。因此後來決定離開酒店作多線發展,以「freelancer」身分接調酒和表演工作,亦擔任調酒課程導師,甚至做外賣車手,希望累積創業本錢。「終極夢想係開一間屬於自己的酒吧,晚晚在吧枱表演拋樽,希望早日儲夠錢,能夠夢想成真。」

入行皆因為了「型」
Hide說自己是個「想做便做」的人,當初入行當調酒師,不是看人工、望升職,而是純粹為了「型」。約15歲時,有晚在家吃飯,看見電視節目介紹調酒師工作,心中有飄飄然感覺。「節目中,調酒師打扮好企理,著白裇衫、『gel』靚髮型,又可調出五顏六色雞尾酒,看完我就想做調酒師。」
他自問不是讀書材料,等到18歲生日那天,年齡合資格報讀調酒課程後,便放棄升中六,轉學調酒。「因為有興趣,所以學得開心。最記得老師教我倒酒技巧,把酒嘴(pourer)插入酒樽口,然後反手握著樽頸轉一圈,再倒酒入杯,拉出一條高高酒柱。學成後覺得自己好犀利,是由『零到一』的跨越。」他說,調酒師須熟悉每款酒的特性,但很多資料來自外國,因他英文較差,要下一番苦功學習。「我每日規定自己上網查考一款酒資料,唔識就用google翻譯,逐個字拆解,查到識為止。」

修畢短期課程後,帶著一腔「表演慾」入行,但理想與現實有頗大落差,首兩份工作都不如意。「第一份工在酒吧當『bartender』,月薪1萬元,日日由屯門搭車到銅鑼灣返工,加上客人都是飲啤酒居多,調酒發揮空間有限,所以做了半年辭職。之後到集團式酒吧工作,雖然有客人會飲雞尾酒,總算可學以致用,但感覺公司始終不太重視調酒,因此只工作1年左右,後來更轉了行,直至接觸花式調酒,再次燃起我心中一團火。」
10年行業轉變大
Hide說,他第一次入行是在10年前,而這10年來,調酒業已有很大轉變。「以前不少人覺得在酒吧做調酒都是讀不成書,但現在好多調酒師都是大專畢業;調酒亦不是簡單把幾種酒溝成一杯雞尾酒,而是會用各種儀器,如蒸餾機、離心機、慢煮機,做出不同效果,例如有酒吧用離心機,將原本紅色雞尾酒變為透明,令它更有賣點和故事。另外,行內亦有愈來愈多從業員學花式調酒提升技能。總之,今時今日做調酒師,要不斷提升自己。」

Hide當初入行一心為了「型」,工作至今最難忘一個非常「chok」的畫面。他說,在酒店當調酒師時,有次為外籍客人調雞尾酒,一時技癢表演拋樽動作。「客看見後想起Tom Cruise飾演調酒師的電影《Cocktail》,然後指著我話:『Oh, Hong Kong Tom Cruise!』我當下好開心,覺得自己型到不得了。」他說《Cocktail》是調酒師必看電影,在1988年上映,而他在2016年學花式調酒時才看。「我當然冇Tom Cruise咁型,但我拋樽動作應該叻過佢!」
黑芝麻雞尾酒
Hide說,現時調酒不單是溝酒,更融入烹飪和甜品技術。「有次我見阿媽食芝麻糊,突然靈機一觸,可做一杯黑芝麻cocktail。我先炒香芝麻,再用冰糖煮糖漿,然後用黑芝麻夾冷泡鐵觀音茶溝成Gin酒。杯酒黑色,面頭有一層泡沫,我再灑黑芝麻上去,並畫出一個H字,代表我個名Hide。這是我最滿意的一杯雞尾酒。」

酒吧遇見梁朝偉和任達華
Hide調酒師生涯中最意想不到的經歷,是參與電影《金手指》拍攝,在一場酒吧戲中擔任調酒師,而坐在吧枱前面的是主角梁朝偉和任達華。「回家我同阿媽講,今日做調酒師,客人竟然係梁朝偉同任達華。佢開頭以為我亂講,我之後俾張相佢睇,佢睇完話:嘩,阿仔,咁犀利!」

文:甄榮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