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疫後復常,企業亦傾向重回辦公室工作。International Workplace Group (IWG)最新研究卻顯示,採用混合工作模式的員工減少了病假申請、感到更少壓力,並享有更高水平的身心健康。調查針對逾4,000名混合工作模式員工,發現超過三分之一(36%)員工在能夠靈活選擇工作方式和地點後減少了病假申請;74%混合工作員工亦表示有更多時間為健康作預防,如安排定期篩查、健康檢查,以及改變生活方式等。
研究亦顯示,混合工作模式不僅為員工和企業提供更大靈活度、改善員工工作生活平衡及節省支出,還帶來重要的健康益處——70%混合工作模式員工經歷較少與壓力相關的健康問題,72%更表示能好好地管理現有健康狀況。
減少員工壓力和改善整體健康
事實上,最近有其他研究發現,員工請病假申請每年為企業和經濟帶來數十億美元損失,其中長期疾病正造成近420億美元(約3,260億港元)生產力損失。在2021年,全球有16%勞動力受到心理健康問題影響,估計導致高達1萬億美元(約7.8萬億港元)損失。在香港,亦有多項研究表明自2016年以來,至少27%就業人士面臨心理疾病或無法承受的工作壓力,使他們因病缺勤和帶病工作,而導致每年149億港元經濟損失。
IWG研究亦指出,減少每天通勤時間(80%)是降低員工整體壓力水平的關鍵因素之一,並同時帶來更好的工作生活平衡,和減輕焦慮感(80%),當中70%員工表示減少出現嚴重頭痛、消化問題和緊張性疼痛等症狀。在香港,過長工時亦與心理健康問題息息相關。近30%香港員工每周工作48至59小時,另有10%員工每周工作逾60小時,顯示香港的極端工作文化。更有本地研究發現,香港員工在2024年的壓力指數仍居高不下,平均達6.68。持續高壓環境和過長工時,對員工心理和身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並影響工作表現及導致病假增加。
健康快樂員工帶來正面影響
因此,處理職場身心健康問題在香港仍是一項重大挑戰,而推行混合工作模式將是改善員工工作生活平衡、同時推動業務增長的重要一步。電視節目醫生顧問Sara Kayat博士表示:「是次研究清楚顯示採用混合工作模式不僅為員工提供更大靈活性,還帶來實際健康益處。員工可更好地管理現有健康狀況、接受預防性的治療,並減輕心理壓力。這不僅改善他們整體健康水平,也幫助企業減少因員工缺勤和倦怠所產生的成本。」
有75%受訪行政總裁認同混合工作模式會提高生產力,而77%表示員工因靈活的工作安排而對工作更加投入。IWG行政總裁Mark Dixon亦指出混合和更靈活的工作方式,對員工和僱主都有極大益處。「它不僅受員工歡迎,帶來更高的工作滿意度和改善工作與生活平衡,研究同時顯示,員工也會減少請病假,能更好地管理壓力,並得到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亦讓企業能享有更高生產力和更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