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同事近期最關心的,是清潔女神瑛姐打破「零病假」紀錄、要停工入院做手術,猶幸得悉她是退化性足踝關節炎惡化,而非急性危疾。
筆者早前進行相關疾患的文案工作時,向香港港安醫院——荃灣骨科顧問醫生陳子釗醫生討教,才發現原來退化性足踝關節炎對患者生活質素的損害,絕不遜於嚴重的退化性髖關節炎、腎衰竭及心臟衰竭。
足踝關節是由腳背對上的距骨及兩條小腿骨(脛骨和腓骨)組成,日常承受著全身重量,並維持下肢穩定及發揮靈活跑跳的功能。陳醫生指,退化性足踝關節炎主要因嚴重創傷所致,常見包括足踝韌帶損傷造成的足踝關節不穩定、足踝關節骨折或脫臼導致的變形,又或末期的脛後肌肌腱失能;曾患脛骨骨折卻沒做手術,導致足踝長期過度受力而角度有異,最終演化成嚴重足踝關節退化;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或其他風濕科疾病,病情惡化時影響到足踝關節。
他續說,患者走路時會感到足踝疼痛、腫脹、僵硬,以及關節慢慢變形。早期可跟醫生商量接受PRP注射,但當足踝疼痛及行動不便惡化至難以如常工作和生活,或因其他身體情況而無法使用抗發炎藥物,則建議可考慮做手術。若病情屬早期或中期,可考慮接受微創手術將骨刺磨平,如兼有關節不穩定,也能在手術時一併改善,以固定足踝關節;當到中至後期並出現關節變形,或需做矯正骨骼形狀的手術,來恢復足踝關節的正常角度;若已嚴重至末期,手術是必然的治療選擇,包括足踝關節融合手術及人工足踝關節置換手術。
陳醫生補充,過重、年輕、日常要體力勞動的患者,相對較適合接受足踝關節融合手術;而較適合做人工足踝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一般是體重適中、術後生活無需做操重工夫,又或本身患類風濕性關節炎並擔心做融合手術會加劇周邊關節退化。不過,由於足踝關節周遭的肌腱韌帶構造相對不複雜,故即使做過融合手術,該足踝關節仍可按需要日後再接受關節置換。
文:健康密探W
日間為醫學研究助理,夜間化身健康網紅見習生,愛分享醫學健康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