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港近年加強發展創新科技,而生命健康科技是當中一大焦點。為凝聚人才,推動科研發展,香港生命科技青年會自2021至22年度起,連續4年透過問卷調查,了解本港業內發展情況。最新調查結果顯示,修讀生命科技相關課程的學生和畢業生對就業前景的樂觀指數持續攀升。而為促進人才發展,該會除持續舉辦「師友計劃」及「實習計劃」外,早前宣布推出新的職業平台以配對人才。
香港生命科技青年會早前公布《生命科技人才培訓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當中,包括修讀生命科學相關課程的本科生、研究生及畢業少於5年的新鮮人,有35.9%對香港生命科學的就業前景感到「十分樂觀」,而表示「極度樂觀」者則有30.8%,信心指數創歷年新高。此外,49%受訪者「極有決心」於畢業後留在生命科學或生物科技相關行業發展,顯著高於以往3屆調查;至於表示「十分有決心」的受訪者則有28.2%。

該調查於去年11月中至今年3月中進行,共收到330份回應,並與過去3個年度的調查結果作比較分析。受訪者中有逾七成來自本地7間大學(71.8%),本地和非本地學生/畢業生各佔約一半(本地44.2%,非本地 55.8%)。
設立新平台配對人才
香港生命科技青年會執行總監黃槿教授指出,受訪者對就業前景抱樂觀態度,與政府近年積極投放資源,推動香港成為國際生命健康科技中心有關。「而為吸納更多合適專才,加快達成上述願景,我們用了1年多時間開發和試運,設立專為生命科學及生物科技行業配對人才的平台『Biotech Talent』。」他稱:「早前平台開放予200位會員試用,反應熱烈,現已正式啟用,至今可供申請的職位超過100個,工種涵蓋實驗室技術員、研發助理、生物工程人員等。至於透過新平台招募人才的僱主,除了藥廠、臨床研究公司,亦包括與生物科技相關的創投公司、初創企業等;與兩、三年前比較,不論工種或公司類型,都更廣更多樣化。」

黃槿說,新一屆的調查反映本地生和非本地生均對香港生命科學就業前景更感樂觀。
香港生命科技青年會市場及活動副總監謝佩庭表示,從平台所提供的職缺可見,現時行內企業除需要技術專才,例如研發人員、實驗室技術員,將研究轉化為實際應用,同時亦需要營銷、設計、IT等領域的新血,支援公司營運。「而根據新一輪的調查顯示,今年接近一半的被訪學生,希望有機會透過實習接觸『項目管理』;而超過四成受訪同學稱對『科學傳播』實習領域感興趣。」她稱:「可見除傳統的實驗室工作,一些新職位逐漸興起,此趨勢將令年輕畢業生職涯路向可有更多選擇,如是者,行業對他們的吸引力亦更大。」
她續稱:「人才是推動科研發展要素,我們會繼續與業界保持緊密溝通,了解他們招募人才的需要及痛點,並同時透過調查清楚學生的需求。」

謝佩庭稱,Biotech Talent平台有助行業配對人才。
師友計劃助探索職涯
人才是推動行業向前的重要元素,香港生命科技青年會亦透過不同途徑培養人才,其中兩大重點項目「師友計劃」及「實習計劃」,申請人數每年不斷攀升。
為期1年的師友計劃為年滿18歲、修讀生命科學相關學科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提供導師指導,以助他們裝備未來職場所需知識技能。黃槿稱,計劃自2019年推出以來,導師與學員人數持續遞增。參與計劃的導師皆為來自業界之精英,包括行內專家、資深管理層、創業家等。透過導師亦師亦友的悉心指導,期望學員能早日對生命科學行業有更透澈認識,同時緊貼香港及中國內地生物科技界最新發展,以及放眼創科新趨勢。此外,在導師協助下,學員亦可擴闊個人及專業網絡,為未來鋪路。

學員到業界企業參觀考察,了解科研和職業發展。
謝佩庭表示,現時參與計劃的導師約100人,師友人數比例上限為1:2,即每位導師最多只將指導及跟進兩名學員。她稱,期待不久將來可進一步優化計劃,邀請專業範疇不同的導師,例如初創企業家,與學員分享經驗與成功心得,讓年輕學員可擴闊視野,日後學以致用。
此外,師友計劃並設「青年導師計劃」,讓35歲或以下的學員有機會擔任較年輕的本科生之導師。通過其相互間的交流,一同探索及成長。

實習計劃涵蓋多地企業
另一個培訓人才的重點項目,是每年一度的「生命科學夏季實習計劃」,該計劃自2019年舉辦,今年踏入第七屆,申請人數由去年400多人,增加至今年約700人。
黃槿稱,入選參與計劃的大學本科生及研究生,將會在香港、上海或深圳其中一個城市展開為期6星期的實習。期間有機會分派到醫療及製藥公司、初創企業、風險投資公司、非政府組織等不同機構,接觸頂尖生命科學與研究,為未來職涯發展作好準備。

參與實習的學生到行內企業汲取實戰經驗。
「實習計劃給予實習生多元化選擇,他們可根據本身興趣而揀選實習領域,體驗不同崗位工作,從而加深了解行業生態。」他稱,實習時,學生能夠跟業界不同人士接觸,參考他們的經驗,掌握工作所需知識技能,這對日後職涯發展很有幫助。
「我們現正籌備,明年可以在河套區增設更多實習職位。現階段我們正緊密與國資委商討,將實習機會擴展至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甚至是大灣區9個城市。另外,上海鄰近地方,如蘇州的科學園區,亦是我們計劃合作研習之旅的目標之一。」黃槿稱:「期望學生可藉此擴闊眼界,加深了解中國內地生命科學產業發展之餘,亦為香港業界注入更多創新動力。」

有鑑歷次的問卷調查顯示,研究實驗室和製藥企業是學生最想投身之行業,黃槿建議政府加強鼓勵本地及跨國實驗室、製藥機構,建立平台提供實習機會,令年輕新血可獲高質素的專業實踐契機,盡早裝備自己。
「除了研發及實驗室研究領域,『項目管理』和『科學傳播』亦是近來甚受學生歡迎的實習範疇,業界如能積極拓展這類實習機會,本港生命科學產業發展可望更多元化,整個行業的生態亦更添活力,從而加快香港邁向國際生命健康科技中心。」他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