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中小企業而言,把業務拓展至海外市場,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可以是他們的「美夢」,也可能是他們的「惡夢」,尤其大部分中小企業在普遍欠缺「兩才」——人才和錢財的支援下,更見困難重重。人才方面,我們暫且不談。錢財方面,古語有云:「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又如何拓展業務?在經濟環境仍未明朗的情況下,企業究竟可以透過甚麼方法籌集資金呢?
中小企業的蓬勃發展,對每一個經濟體至為重要。中小企業的靈活可變及不斷創新,不但可帶動消費市場,也可活躍人才市場。因此,許多政府會透過相關機構及資助基金,以支撐它們的蓬勃發展,而香港特區政府也不例外,透過「中小企業支援與諮詢中心」提供相關資訊,協助它們解決發展時遇到的問題。同時,香港特區政府亦透過各種資助基金,支援中小企業發展,當中較為熱門的包括BUD、TVP和EMF。今期先介紹最多人留意和申請的BUD專項基金,看看箇中內容有何吸引,可如何在拓展業務層面上協助到中小企業?
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BUD)
BUD旨在協助企業透過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提升競爭力,促進開拓及發展內地或自由貿易協定國家的市場業務。每家企業累計資助上限為600萬港元,需透過項目形式申請,資助會按1:1配對模式提供、每個項目的總預算在20至200萬港元之間及必須在24個月內完成。資助目標市場包括中國內地、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市場、與香港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經濟體及與香港簽署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的經濟體,共計37個國家,如日本、韓國、英國、新西蘭、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越南和澳洲等熱門開發國家,企業可按照既定的發展計劃提交支援在目標市場的發展的申請。BUD專項基金全年接受申請,但請謹記先按有關申請資格檢視公司是否符合要求,並理解由申請至完成審批普遍需時6個月,以免耗費資源或錯誤企劃項目預算。

文:盧威林博士
威博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暨首席顧問
企業升級轉型專家,擁有23年以上的專業管理顧問及培訓經驗,曾協助不同產業內的企業、公營機構及政府部門優化組織結構及提升營運效率,客戶遍布粵港澳大灣區,並對粵港澳大灣區政策及優惠具相當認識。近年主力協助香港企業應用數碼分析工具進入國內市場及實施商業模式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