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志明愛好藝術,喜歡音樂和歌劇,談起辦公室裡心愛的「玩具」—一部遠道從波蘭買來的珍貴音響,臉上盡是歡喜雀躍。而當話題一轉,說到事業生涯點點滴滴,他圓圓的大眼一睜,露出犀利眼神,彷彿告訴你,過往種種經歷都不是「講玩」的,就如打過場場硬仗。自幼家貧的他,從小開始「捱世界」,童年堪比一部打工血淚史,長大投身建材業亦滿途波折,披荊斬棘。然而生性樂觀的他,總能把種種挫折艱難,轉化為對事業人生的「加持」,由此煉成鐵一般的意志。「抗逆贏的是鬥志,氣餒簡直是『戇居』!」
鋼鐵意志是怎樣煉成的?那或要從一個無情的「快勞」說起。黃志明廿來歲投身建材業,學歷輸在起跑線,常遭同事奚落。「那年代建材推銷員都是大學畢業生,要以英語跟外籍建築師打交道,我沒讀過大學,要自願減薪八成才入到行,人工只得2千元,沒佣金。同事當我是異類,看不起我。」
難忘被「兜頭掟快勞」
英語不好更令他吃盡苦頭。有次見了客,回公司寫一封英文感謝信給對方,經理拿來一看,馬上拍枱發火。「他二話不說便拿起枱面快勞向我兜頭掟過來,罵我寫得狗屁不通,叫我再寫過。」忽然捱了這下打擊,他一時也沒能反應過來,只默默低著頭,拿筆繼續寫信。「我知自己要將勤補拙,所以以後做事比人勤力,每朝準時8點回到公司,一直工作至午夜,勤學寫英文信和報價單、畫設計圖。公事包常備英文《讀者文摘》和英漢字典,一有空便拿出來讀。」

建材業學問眾多,如學校的防滑地板,從物料、設計、功能,均有嚴格標準。
罵不還口,亦不反抗,經半年奮鬥,不單英語大有進步,更成為公司新晉跑數之王。「我1個月跑回來的業績,是上一任銷售員全年生意總和。」怎知成功惹來同事眼紅,常被排擠、捉弄甚至欺凌。「但我沒有忿怒,誰叫自己窮,要打工養家。我發誓要用十倍努力工作,爭取升職,做得更成功。」心念一轉,他化打擊為動力,拼命跑生意,果真扶搖直上,數年後晉升為管理人,指揮銷售和工程團隊。
創業「一腳踢」
他憑實力在行內打響名堂,並獲美國建材公司邀請加盟擔任亞太區管理要職。後來公司欲派他長駐美國工作,他不願離鄉別井,於是放棄機會。1997年,事業作了最重大決定—創業做老闆。「公司最初只得我一人,加上一位兼職助手。由call客、報價、訂貨、畫圖,以至飛往歐洲找廠商代理產品,都靠自己一腳踢去做。」

他的生意策略,是從歐洲進口優質建材,並在港設加工廠,以嚴控質量和出貨效率。「仍記得首宗生意是一座公廁的間隔板訂單,並獲納入政府的服務供應商名單,順利打開發展之門。」 公司近年開發多項新產品,如醫院無縫地板、國際學校防滑地板、時裝名店地板、商廈智能洗手間等。公司高峰期在香港和內地有100間店舖、10個倉、8個辦公室。
事業的口碑與謙卑
黃志明說,做人做事有兩樣東西最重要,一是謙卑,一是口碑。口碑是靠堅持品質,點點滴滴累積。他舉例說,早年曾接下一項保育工程,項目是由善長捐款,把醫院舊建築改建成長者中心,地面要鋪上一層特製地板,以免損害原有建築物料。「完工後,我去現場視察,發覺分判商工人做得不夠好,儘管短期未必出問題,過了1年保養期後,地板或會移位要重鋪,那又怎能對得起老人家和捐款的善長呢?我於是請求承建商給我1星期時間,讓我重新訂物料、安排重做,做到最好為止。雖然項目最終要虧本,但可贏回信心和口碑。」

至於謙卑,則是流通在血液裡。他笑言自己做「行街」出身,即使當老闆也不會改變「平民」血統。「小時我做過很多辛苦工,現在我常對兒子說,要尊重身邊每一個人。做『行街』的時侯,我要捱騾仔,營銷、巡地盤、睇廠一腳踢。到今天仍是一樣,甚麼也做。我只不過是獅子山下一個普通人,有幸能養育父母,照顧妻兒,就是這樣而已。」
數千萬元的教訓 挫折中鍛鍊AQ
黃志明坦言,創業絕非一帆風順,但人就是在困難中變得更強,所以他從不介意談論工作的挫敗。「人人愛說自己有多厲害,不如我講些慘痛經歷給你聽。」事業最大打擊,是當年拓展內地生意,信錯了人。「我不煙不酒,連打麻雀都不懂,那年代不適合去內地跑生意。於是找拍檔去做。他是我一手一腳教出來的人,我將生意全交給他打理,怎知被他騙了,一夜間失去幾千萬,要慢慢還債。當時捱得頗辛苦,但沒告訴太太,她見我瘦了好多,還問我為何減肥如此成功。」廿年前的教訓,他至今銘記於心。

黃志明稱,他常跟兒子說,做人要謙卑,善待身邊每一個人。「有次駕車遇見前面有個婆婆推著大堆紙皮,於是叫兒子和我落車一起幫手推。社會有很多有需要的人,你出力幫人是應該的。」
重跌一跤,他當作鍛鍊AQ(逆境商數)的機會。「我日日提醒自己,與其回頭望,不如向前看,積極call客找生意。苦惱沮喪會死好多細胞,於事無補,應該將負面情緒轉化為力量,想辦法尋回自己失去的東西。」
黃志明說,即使陷入財困,公司沒裁員或減薪。「我選擇開誠布公,對外跟廠家講,自己被人騙了,希望可通融一下,延長找數期;對內則如實向員工交代事情,希望大家同舟共濟,一起闖過難關。」

公司用了數年時間走出陰霾,重回軌道,這次經歷教曉他一個重要道理:「如果你平時真誠對人好,做事認真兼有操守,當你有難時,人家不會對你落井下石,反而會主動幫你。所以,不論做人或做生意,都要有口碑。另外,面對逆境,團隊精神很重要,平日善待和關顧員工,他們便更有動力和歸屬感,願與公司一起拼搏。」
推動建材科技轉型
黃志明笑言,打從入行到今天,他一直抱不停學習、不停做心態,近年更積極推動行業轉型,結合科技和ESG,研發 「智能洗手間」及「AI緊急意外警報系統」等。「為鑽研新技術,我今天清晨4時才睡,今早8時回到公司,但你看我樣子一點不覺累。」問他是甚麼推動他一直向前、樂此不疲,他「秒答」說 :「一字記之曰:窮!」這個窮字刻在他記憶深處,其童年充滿打工辛酸。

黃志明說,他昔日打工習慣一腳踢甚麼也做,創業後仍是一樣事事親力親為。
自幼家貧的他,小六開始做童工,賣點心、洗碗、派報紙、搭棚等也做過。「放學去中環威靈頓街報社,背著200份華爾街日報,然後搭23號巴士到香港大學和摩星嶺派報,接著派北角、維園、跑馬地,最後是堅尼地道,每天用4小時跑遍這麼多地方。」
小時打工種種細節,事隔數十年,他竟記得一清二楚。「因為那是痛苦的烙印。我試過派報紙時誤踩鐵釘、刺穿『白飯魚』血流如注,拔走鐵釘便『死頂』繼續開工,破傷風針也沒打,因不開工不行。在我成長那年代,工作就是為了食飯,不做便無得食。」

到20歲出頭,他任職影印機推銷員,每天至少要到80間公司寫字樓叩門。他回憶道:「那時底薪1,000多元,我勤力加上幸運,連佣金每月收入有1萬元,當年警察月薪也只約2,000元。」雖然報酬不俗,但他自覺像副沒靈魂的機器,也不甘如此下去,故經朋友介紹下自願減薪加入建材業任職推銷員。
由童年打工到創業,種種經驗告訴他,無論遇到甚麼困難,只管咬緊牙關闖過去。「放棄是你自己蝕底,氣餒簡直就是戇居!人要向前望,辦法總比困難多。」
老闆抗逆之道:唔捽數,同員工一齊做!
黃志明白手興家創業近30年,見盡大小風浪,他認為,即使經濟低迷,行業也總有機遇,只有企業經營不善,才無得留低 。「所以我一向認為,從來沒有做不到的行業,只有做不成的公司!」

黃志明強調,逆境自強很重要,與其抱怨「市道不好生意難做」,不如多花心思找生意,打逆境波有3點尤其重要。「首先你必須配合市場走,而不是要市場配合你走。例如有客戶說今年要縮減預算,你沒理由硬推原有的銷售計劃,你要動腦筋想想有何辦法幫到客戶,像我今早才與供應商開會,商討如何簡化產品設計,能慳成本又不影響質量,以符合客戶開支預算,亦幫到公司開單。」
開創建材藍海 示範如何做到
另外,要逆流而上,老闆與其坐在辦公室指點江山,不如落場和同事一起拼,增加勝算。「當同事面對困難,我會示範如何做得到,而非坐著指責他們做不到。」他舉例說,公司研發的智能洗手間,雖已打進不少商場和醫院,但仍有好些市場份額未能攻佔,他早前和銷售團隊開會研究,針對潛在客戶制定行動計劃,「我會建議如何部署,取得客戶聯繫、接洽傾談,甚至與同事一同見客,這樣不是要同事跟我的一套,我只想和他們一起解難,一齊開拓客源。」

黃志明續說,不管經濟順逆,企業要成功突圍,必須創新價值,不能留在紅海打價格戰。他提及的智能洗手間,便是藍海策略一環。「有人說我研發智能廁所只不過是噱頭,不成氣候,但我確信那是新機遇,能緊貼科技和ESG潮流。後來與廠商合作研發產品,並經歷了數代演進。由起初設有使用情況顯示燈,到後來引入『人工智能緊急意外警報系統』,配備感測雷達偵測用者肢體動作,可探測跌倒或暈倒等意外。自動監測系統亦可量度洗手間物資使用數據,如廁紙、洗手液及消毒廁板液等,當系統探測到物料短缺,便會通知物管公司添置更換。」他透露,憑著產品差異化優勢,最近成功簽下基建項目大單 。「這便是危中有機,只看你能不能把握。」
此外,社會日益關注氣候變化,也為建材業帶來新機遇。「我多年前已察覺到氣候暖化和極端天氣為本港帶來日趨嚴重的水浸,若不正視會威脅人命安全,並釀成交通癱瘓和企業損失。所以我們特別引入通過日本防洪設備物料工業標準的『Takiron 汛安防汛板』,它由輕量聚碳酸酯和鋁外框組成,安裝簡易,能有效阻擋雨水滲入物業場所,保護升降機、電機房、自動扶手梯和入口等設施,增強物業管理應對極端天氣的能力。結果產品一推出即大受歡迎,廣受政府及私營機構採用,足證我當初的觀察準確。」

創業經歷過種種風浪,他相信行業任何時候都「有得做」。「當然,戰勝逆境要靠自己本領,遇強愈強。」
文:甄榮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