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常聽人說:「創業難,守業更難。」事實上,無論是創業或守業之成敗,都涉及許多不同因素,所謂「難」者,大概是要有齊天時、地利、人和吧!
好像近兩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令各行各業的營運與發展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影響較小者,可能是業務發展受阻、需開源節流,甚或要改變經營策略、轉營其他業務去度過難關;而影響較大者,隨時會是營業額大降、連月虧蝕不止、債台高築、無法支持下去而結業收場。
四面楚歌的老闆們
筆者眼見許多中小企業,特別是餐飲、零售類別的公司,在這場疫症中大受打擊,最終宣告結業,當中更不乏經營了數十年的老字號、街坊小店。疫症,就是「天時」的因素。「天時不利」,對許多老闆而言,就變成了「時不利兮騅不逝」、「天亡我也」的無限感慨。
但有趣的是,「一雞死一雞鳴」,筆者亦見到不少新店竟在人家剛結業的鋪位忽然開業!當中有食店、有咖啡店、有零售店,似乎又有一班創業者無懼疫情挑戰,難道他們真是抱著「危中有機」的信念?
危機中,的確是有機會的。筆者創業以來的35年,香港也經歷過不少危機,如97信心危機、金融風暴、沙士、社會運動,以至今次疫情。很慶幸一點,因為我們公司一直以來都鎖定大企業、連鎖企業為主要客戶群,而這些大企業往往在危機期間,都穩守著香港業務,可說是中流砥柱,因此我們所受的影響未至於很巨大。
危中,真的有機
另一方面,每次危機過後,這些企業都會來個「大反擊」、增加發展規模,故我們公司亦會因而獲得更多機會,這就是「危中有機」。舉例說,2003年沙士曾大挫香港航空業,當年公司客戶的一個大項目因而被迫暫停,在當時而言確實是個打擊。但我跟團隊都沒有選擇停下來,相反,我們投入更多資源,包括人力和物力,加強軟件團隊的培訓。到了2004年,航空業復甦,客戶亦立刻重啟項目,令我們同年業績錄得19%增長。再過一年,公司更獲得了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能力成熟度模型)認證,將團隊的軟件開發能力提升至另一層次。
說回今次新冠疫情,它與以往的危機有所不同,因它的時間很長(至今已兩年多),而且累及的範圍甚廣(各行各業以及全球各地)。因此,筆者公司也無法倖免,在營運上面對一定壓力,可說是一場守業大戰。
然而,筆者與近期開新店的創業戰士一樣,都深信「危中有機」。無論天時如何不利,都總會有轉好的一天。《聖經》中的大洪水故事,上帝懲罰世人從天上降下連續40天的大雨水,之後大地就出現彩虹,倖存的人類很快又生養眾多遍布全地。
筆者特別記得多年前那個鼓勵人心的電視廣告:「打波先嚟落雨?唔通連個天都唔鍾意我?」天不會一直下雨,就讓它下足40天吧,到第41天就是我們重新振作的日子。與全港的創業者與守業者共勉!

文:謝小江(Nelson)
Million Tech萬碧發展有限公司創辦人
萬碧發展有限公司於1987年成立,為香港第一代資訊及科技初創企業,憑藉創新的商業頭腦,令公司成為自動識別行業的市場領導者。Nelson積累了30多年的經驗,與時並進,近年研發標籤機械人,為業界提供自動化印貼標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