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間歇性斷食是近年來流行的一種飲食模式,指將每日的進食時間限制在6至8小時以內,或者每隔一天只攝取500卡路里的食物。有研究表明,間歇性斷食有助於減重、改善新陳代謝,並降低惡性腫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風險等。美國麻省總醫院體重中心副主任Angela Fitch博士表示,在有指導的前提下,間歇性斷食或可成為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間歇性斷食之所以有利於身體健康,是因為空腹12小時後,血液中的胰島素水平下降,醣類能量儲存減少,人體就會開始逐漸將脂肪轉化成能量,這是一種人類在遠古食物稀缺時代的一種適應方式。研究人員認為,這種代謝轉換方式有助於改善血糖調節,尤其是對胰島素抵抗症的患者,而胰島素抵抗是二型糖尿病的先兆。
Fitch博士表示,現代人的飲食方式不同於祖先,且睡眠時間更短、久坐不動、攝入食物更多更頻繁。在食物稀少短缺的時代,人類有時幾乎找不到賴以生存的食物,很可能只會在接近中午時分飽餐一頓,然後早早入睡,但是對現代人而言,食物垂手可得,而且大多都是加工食品。除了改變代謝的轉換方式,間歇性斷食還可以讓人們的飲食習慣與晝夜規律保持一致,有助於降低與晝夜規律紊亂相關的肥胖、失眠、糖尿病和抑鬱症等疾病風險。
Fitch博士也為實踐間歇性斷食者提供了三個建議:首先,間歇性斷食應該和健康的飲食方式互相配合,盡量選擇天然食物,少食用如餅乾、薯條、漢堡等加工食物。其次,斷食期間過後不可暴飲暴食,請攝入正常的餐食分量。斷食期間可以喝不含熱量的水或飲料,例如不含糖、奶油或甜味劑的咖啡和茶。第三,循序漸進,從每日連續禁食10小時開始嘗試。每隔幾周延長1小時禁食時間,直至達到16小時或適合個人的時長。大多數人可以選擇在晚餐後斷食,直到次日稍晚時再吃早餐。另外,早餐多吃、晚餐少吃的飲食方式也有益於新陳代謝健康。
但需要強調的是,間歇性斷食並不適合所有人,包括糖尿病、腎臟疾病、心臟衰竭和飲食失調症患者,以及孕婦或哺乳期婦女等。Fitch博士建議希望嘗試間歇性斷食的人應尋求醫生的正確指導,並在飲食上遵循「二八原則」,即八成時間健康飲食,餘下的兩成時間享用美味但並不那麼健康的食物。
文:美國麻省總醫院
美國麻省總醫院是哈佛醫學院最大的教學醫院,連續多年被《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稱為美國最頂級醫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