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遇見一些不守規矩、行為反叛、過度情緒化,或過分要求大人關注的青少年或小孩子?我們可能會視他們為「問題兒童」,但你又有否想過,他們的表現可能是早年創傷的後遺徵狀?
即使是青少年或小孩子,有時亦會遇上不幸經歷,如曾受虐待、面對家庭暴力、突然失去至親或遇到外來暴力等,這些經歷並不會隨時間而消失,反而會在心靈、情緒、身體及行為上慢慢浮現出負面影響。
尤其青少年及小孩子對創傷經歷的反應有別於成人,他們面對早期的創傷反應,會以抗拒行為、過分敏感的情緒或自毀的方式呈現,亦往往被誤解成行為問題或管教問題。然而,因為孩子的過度反應或挑釁行為,容易引發照顧者的負面情緒,從而可能令孩子再次感受到傷害,出現創傷循環。
創傷知情照顧4要素
創傷知情照顧(Trauma-Informed Care)並非心理治療,而是一種以創傷眼光去理解孩子,明白創傷如何影響他們,利用上述知識基礎來重新看待孩子及回應他們的行為。以下是創傷知情的4個元素:
1.認識創傷(Realize)
明白及認識何謂創傷,知道讓孩子復原的途徑及方法。
2.辨認創傷(Recognize)
分辨出現在青少年或小孩子行為上的創傷徵狀。
3.調整回應(Respond)
綜合對創傷課題的認識,從而在日常的應對、理解行為方面作出調適。 4.防止再度創傷(Resist)
留心觀察哪些事情或說話是青少年或小孩子情緒反應的觸發點,透過與不同專業人士的合作,避免引發孩子再次感覺受傷,做成二次傷害(Re-traumatization)。 透過創傷知情的概念,我們能理解孩子的失控行為,可能來自身體或思維為適應創傷而作出的反應,然後不再以責罵、厭惡的目光看待他們。要幫助他們明白創傷、了解自己為何受到情緒及固定思維的控制,並教導他們學習調節自己的情緒。成人適當的回應及機構合適的程序,能避免出現二次傷害,這樣我們就可以打破創傷的循環,讓孩子慢慢復原過來。
雖然經歷過創傷,只要身旁有成人的支持,青少年或小孩子仍可心懷希望、抱擁未來,重新掌控自己的每一個明天。
文:善牧會瑪利灣中心潘婉玲院長
瑪利灣中心為12-16 歲因在家庭、個人行為或情緒面臨適應困難,及其家庭暫無法作適當管教及照顧的女生提供院護服務,協助女生肯定自我價值,提升自我管理和獨立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