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香港,藝術與商業的合作發展正走進大眾視線。全國人大會議通過的《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也為香港的文化事業打了強心針。近年政府及商界不斷推動文化藝術,令藝術與商業之間相互提攜與成就的關係得以順利發展。但藝術活動不單止包括藝術展覽、藝術品交易、藝術品拍賣等比較被動式的活動,藝術家亦可主動走進商業世界,為大眾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務。
筆者在室內設計界打拼了20多年,見證時代變遷對室內設計風格的影響。90年代的港人作風較保守,裝修家居時不會有太多個人主見,跟「隔籬屋」街坊一樣便可以,又或將家居雜誌上看到的室內設計照辦煮碗地套用在自己的家居裝修中。當年的店舖裝修亦是千篇一律、大同小異。
但隨著時代演變,港人逐漸生活富裕、見識增長、品味提高,開始追求新穎的時尚室內設計。現今的客戶已不再滿足於「跟風」和類近的風格,會期望自己的家居裝修跟「隔籬屋」不一樣。店舖裝修亦跟90年代大不相同,更有創新風格和獨特性,例如某些餐廳經營者會要求在裝修中加入Feature Wall、壁畫或其他「吸睛」的裝飾,而藝術家正正是能夠幫助他們展現獨特性和獨創性的「最佳魔術師」。
然而,藝術與商業共融並不容易。在現實中,許多商家偏向不想與藝術家合作,原因不外乎是曾經有過不愉快的合作經驗,又或對藝術家早有成見。不少人仍然覺得藝術家都是有臭脾氣、難溝通、不易接受他人意見,而且創作時只講心情,甚至經常曲高和寡、走小眾藝術路線、抗拒商業化設計等。
所以藝術家若有意走商業路線,就必須讓大眾改觀。同時間,他們也要有點商界的思維,例如要懂得換位思考、多站在客戶的角度想想,也要具備市場觸覺,知道潮流大眾喜歡甚麼。當然,藝術家也應做好本份,要有時間觀念、懂得報價等。要知道在未來,客戶、市場、品牌的要求只會愈來愈高,而藝術性的角色也會愈來愈重要,藝術家如何靈活配合藝術與商業共融發展,將會是一大挑戰!

文:姚俊傑(Joe Yiu)
Creative Master Group創辦人、香港壁畫協會會長、香港藝術家及註冊室內設計師
獲世界紀錄協會頒發「世界最大的3D立體地畫」世界紀錄、40驕子傑出設計大獎、十大傑出室內設計、香港智營設計大賞金獎及評審團大獎、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等,亦曾接受傳媒訪問和參與電視台的室內設計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