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的身心健康近月備受關注。對於打工仔而言,生活及工作上的各種困擾對其職場表現及身心健康均有莫大影響。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僱員發展服務及富達盟信顧問有限公司(富達盟信)推行「僱員支援計劃」,為僱員提供身心健康服務,並於2011年至2022年持續進行「香港打工仔身心健康調查」,訪問627名計劃使用者,深入了解打工仔的職場身心健康。調查顯示近四成(38.8%)受訪者表示「工作壓力自覺嚴重」,更有近兩成人(19.5%)曾「想過自殺或傷害自己」。
上班難集中 香港遜於國際水平
調查採用「職場狀況量表」(Workplace Outcome Suite),比較香港及國際打工仔的情況。在使用計劃前,近八成人(77.8%)「工作時心不在焉」,較國際水平多出約兩成;近五成人「未能投入工作」(49.0%)及「對生活不感滿意」(48.4%),分別較國際水平多出約兩成及一成;逾三成人(34.8%)表示「害怕上班」,較國際水平多出約一成;更有約三成半人(34.8%)曾「因面對困難而請假」,在受訪期間的過去一個月內平均索取6.1日病假。
支援計劃成效佳 健康及工作表現提升
調查發現「僱員支援計劃」的諮詢及輔導服務有效改善打工仔的身心健康、工作表現及職場關係。使用計劃前,近五成半人(53.8%)的身心狀態為「差」或「很差」,當中近六成人(59.0%)使用計劃後轉為「好」或「很好」;在表示「工作壓力自覺嚴重」的受訪者中,七成人(70.2%)使用計劃後轉為「自覺中度」或「自覺最少、輕微」;曾「想過自殺或傷害自己」的受訪者中,超過九成人(93.1%)使用計劃後「沒有再想過自殺或傷害自己」;而「工作時心不在焉」、「未能投入工作」、「對生活不感滿意」、「害怕上班」、「因面對困難而請假」的情況同樣有顯著改善。
從政府、僱主及僱員三方入手改善問題
根據上述調查結果,富達盟信提出以下建議:
一、政府資助中小企參與「僱員支援計劃」
除強制僱主為員工提供勞工保險外,政府應推動僱主參與「僱員支援計劃」,特別為中小企提供經濟支援以向員工提供相關服務,關注員工精神健康,同時有助企業發展健康及具生產力的團隊,為香港挽留人才。
二、僱主於工作間設立「精神健康急救員」
倡議僱主舉辦「精神健康急救」課程,按照工種、公司規模及員工特性編制精神健康急救員的比例,及早識別和支援受精神困擾的員工;並定時關注工時、工作量及同事關係,鼓勵關懷文化,致力營造正向及精神健康友善工作間。
三、僱員學習提升身心健康的知識和方法
鼓勵僱員學習應對壓力和提升身心健康的方法,包括抗壓五式「MNCPR」;亦增加對精神健康的知識,學習「精神健康急救」的五大重點「ALGEE」。
抗壓五式「MNCPR」
Movement:多做運動
Nutrition:適當飲食
Community:保持社交
Purpose:定下目標
Relaxation:自我放鬆
精神健康急救「ALGEE」
Approach:接觸當事人、評估和協助處理危機
Listen:非批判性地聆聽及溝通
Give:給予當事人支持及提供資料
Encourage:鼓勵當事人尋求合適的專業援助
Encourage other supports:鼓勵尋求其他支援
計劃個案:助僱員處理工作壓力 應對情緒危機
50歲的陳先生(化名)任職金融機構,曾因工作量超出負荷而引致壓力爆煲及情緒崩潰。當時,他每天由早上工作至深宵,每次打開工作電郵時都有過百封新郵件,加上被要求分擔其他同事的工作,令他不時嚎哭、失眠及失去食慾,甚至有「不如一死了之」的念頭。2022年,陳先生透過公司得知富達盟信的「僱員支援計劃」,於是致電求助。輔導員立即提供精神健康急救,評估其自殺風險,同時穩定他的情緒,給予關懷及安全感,為他建立支援安全網,終令他放下尋死念頭。
經過約半年的心理輔導,陳先生感謝富達盟信的幫助,並表示在辨識及管理負面情緒方面大有進步,逐步認識自己的心理需要及認知自己擁有的才能與資源,再沒有陷於負面情緒的漩渦。
整理:王藝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