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ESG(環境、社會、企業管治)概念的興起與普及,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也變得愈來愈受各界關注。CSR強調企業在經濟活動中的角色不僅僅是盈利,還應該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這種關注令愈來愈多的企業積極參與社會福祉、社區關懷以及環境保護,成為更具社會價值觀念的組織。
然而,好些公司的老闆及企業傳訊人員,對CSR的了解和推行都比較片面,甚至是流於形式化。為達到回饋社會這偉大任務,以替公司建立良好形象,於是每年循例向一些慈善團體捐些錢、贊助一下NGO活動等,並不是說這些做法不妥,企業的捐款和贊助當然也能幫助到社會上有需要的人,但真正的CSR應不止於此,而是需要企業全面參與社會責任,包括環境保護、道德經營、員工福祉等方面的投入,才能實現CSR價值,促進可持續發展。
筆者更認為,CSR價值其實可以與企業本身的業務連結,在商業價值中發揮CSR果效,而不一定要花錢或捐錢才能做到,甚至根本可以跟金錢全無關係。
筆者公司最近跟一個非牟利團體合作,推行一個相當創新的CSR項目——「智能圖書館項目助理」。話說我們正為多間學校客戶進行圖書館智能化的工作,當中需要不少人手去「Tag書」,即是把RFID貼於每本書的指定位置,完成後亦需要利用RFID器材為Tag過的書進行覆檢、核對內容資料等。我們透過該團體安排招聘一批弱勢青年成為「Tag書助理」,既為他們提供工作機會,也為我們公司解決人力資源問題,而客戶也得到相當優質的服務,可說是一個「三贏」方案,同時更是CSR的最佳實踐。
當初提出這個方案的同事,本身在該非牟利團體參與義工多年,留意到疫情下不少剛畢業或輟學投身社會的年輕人,因近年限聚及停課而鮮與人接觸,導致溝通和人際關係能力非常薄弱,難以與社會接軌。剛好公司的圖書館智能化項目需要大量人手,令她靈機一觸,於是提出建議,並自發地聯絡、策劃及實行。可見只要每位員工多想一點、多行一步,便可為公司創造更多價值,不單止是商業價值,更可以是CSR價值。
這正正是舉一反三,而有了以上經驗,筆者公司的另一產品「智能貼標系統」也正準備為樂齡人士提供工作機會,助他們重返職場、活化高齡社會的人力資源。很期待負責的同事能為公司做好這個CSR項目,真正做到回饋社會。

文:謝小江(Nelson)
Million Tech萬碧發展有限公司創辦人
萬碧發展有限公司於1987年成立,為香港第一代資訊及科技初創企業,憑藉創新的商業頭腦,令公司成為自動識別行業的市場領導者。Nelson積累了30多年的經驗,與時並進,近年研發標籤機械人,為業界提供自動化印貼標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