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營自媒體的人無數,我也曾開通一個Facebook專頁,但經營動力不強。想深一層,不是因為懶,而是未找到自我定位。
很多人在某個行業累積多年經驗,利用文字作為媒介展露才幹,向客戶提供收費服務。可是,我除了懂得「寫字」,似乎沒有其他專業。雖說曾在出版、廣告、廣播業遊走,出版好些著作,聽來好像很「斜槓」,也好像累積了一些見識、寫作力、編輯力、文案力、採訪力、演講力、英語力。然而,這些似乎不能具體轉化為某種收費服務。「百無一用是書生」,如要經營網上自媒體,我要寫些甚麼呢?小說散文?勵志文章?我是誰?
更甚者,我是個「被商科耽誤的文青」,臉皮薄,不擅長自我推銷,如何在自媒體賣花讚花香?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改造性格」屢試屢敗,早就心如止水。
直至早前讀到職場作家洪雪珍的一句話:「你不是要讓自己的個性變成『厚臉皮』,而是去學習一種能力叫作『自我行銷』。」換個思考方式,如果「自我行銷」是可以學習的,我就不會那麼抗拒,因為不必違背本身性格。
緣之所至也讀了一本好書——《我要的新人生》(天下雜誌出版),作者川原卓巳是「怦然心動人生整理魔法」始創人近藤麻理惠的丈夫兼經紀人。他建議我們捨棄不適合的工作環境,以免損耗元氣。相反,我們要成為自己,選擇適合的生活圈子,才能彰顯個人價值,活得快樂。
回到經營自媒體,在尋找「我是誰」的過程,除了缺點,我更要找出優點;除了謙卑,更要相信自己,才能衝破心理障礙。靈光一閃,我找到自己了。「雜食創意人」綜合了我的背景、能力、興趣和個性,我就是「興趣廣泛」,以創意人的眼光看世界,只要有感受、有觀點,天下無事不可寫。
經營自媒體的第一步是認識、接受和喜歡自己,撰寫履歷表、向面試官介紹自己亦然。相信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你就會敢於讓自己被看見。
始於當下,定期梳理心中想法並分享出去,那個「新我」就會漸漸成長而成形。日子有功,那就是個人品牌了。
文:黃擎天
2000年開始斜槓人生,曾任出版社編輯、廣告撰稿員、寫作人、旅行者、電台客席主持,著書32本,最新作品為科幻小說合集《薛丁格的社會》(未來敘事工場)。人生下半場要化繁為簡,只做閱讀、運動、寫作和廣告配音四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