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認為年輕人應看一遍「財政預算案」,因在當下世界大局「東升西降」分水嶺,它陳列具體數據和理據確認眼前形勢,也為未來發展提供時間表和路線圖,無論投資部署或年輕人計劃將來皆很有參考價值。
預算案一開始用具體數據,預測香港今年的GDP增長介乎3.5%至5.5%,基本通脹率升至2.5%、整體通脹率加至2.9%,香港正進入一個十分健康的反彈增長之中。而今次財爺罕有地引用數據反映西方各國GDP的放緩及減弱,這正是「東升西降」的大格局,「拼經濟」正是要充分掌握這大趨勢。
筆者認為預算案對中短期的發展都有兼顧,5,000元消費券及修正釐印費門檻可短期鞏固香港市場,雖然首置買樓的釐印費調整至300萬或以下的物業都只徵收100元,很多人或會覺得太少,但其實在450萬物業的釐印費也獲五成稅務減免,這的確對年輕人上車或普羅大眾換樓有一定幫助,當現時正值市場復常之際,進一步「出招」提振市場,我認為消費市場和樓市也會更穩固,令民生、經濟甚至稅收也得到充分保證,大局進一步穩守。
而一些中期措施也會對市場及金融中心起作用,包括進一步加強優才政策及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亦令到市場後市加添充沛活力。
我亦認為年輕人不要忽略預算案提及的國際綠色科技及金融中心、國際碳市場、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債券市場、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金融科技發展及綠色城市等的發展,它們對成長中的中國金融國際影響進一步深化,而這些措施已不是空中樓閣,可以這樣說,部分更已配合內地的既有優勢。
當然,正因現時政府很有為及很努力去經營的關係,可以說稅收是日益重要的,所以我覺得政府在施政上會確保房地產的運作正常,通脹上升也必然產生。不過,因通脹主要源於市場活動增加,而非單靠資產上升,故人工的幅度雖然大增,但也是相對健康的利益分配。
我認為香港明天會更好,還看新一代的把握了。
文:汪敦敬, MH
香港專業地產顧問商會前會長(2005-2011)及榮譽會長暨祥益地產代理有限公司總裁,從事地產代理業30年以上,撰寫樓市評論文章廿多年,於09年金融海嘯後認為市場會出現新的秩序及邏輯,主力撰寫有關新常態(new normal)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