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朋友出任新職時,可能會對新公司或新工作充滿期待和熱誠,但幹了一段時間後,熱情便會慢慢減退,取而代之,是麻木、倦怠,甚至厭煩、討厭的情緒。但畢竟工作佔我們人生很多時間,比我們跟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還多,而長期帶著負面情緒也會影響身心健康,到底我們有甚麼方法可重拾對工作的熱情呢?
「事業興趣」助擇業
我們選擇工作時,要先了解自己的「事業興趣」(Career Interest),若忽略事業興趣而只按薪酬和福利來擇業,便有可能出現錯配、失去動力。因此我喜歡利用《John Holland Career Codes》作為評估工具,它將事業興趣分為六大範疇,並配對大量工作,讓你可找出適合自己的事業。
以筆者為例,我修讀的第一個學位是「人力資源管理」,而事業興趣為「社交型」,所以便選擇每天需要說話溝通的「培訓行業」作為我的事業。但要留意是,這個「事業興趣」評估與性格評測並不一樣,例如有很多朋友喜歡利用「MBTI」或「大五人格」等工具作為擇業參考,我並不反對,因多了解自己也是好事,但性格不完全反映你會喜歡的工作類型和性質,故我亦建議大家同時需作「事業興趣」的評測。
定期「替自己慶祝」
很多朋友有「氹自己開心」的習慣,尤其在出糧或做完大project後,因覺工作很辛苦,所以要吃好東西、買名牌等慰勞自己。但當你是為了「氹自己開心」而吃東西或購物時,便很容易強化「工作真的很辛苦」的想法,長此下去,你愈不斷自我催眠,愈加覺得工作很不開心,那又怎會愛上工作呢? 不妨試試換個角度,說成是「替自己慶祝」,然後照吃東西、照買名牌!例如當你達成目標或里程碑,甚或只是一個小成功,都可替自己「慶祝」工作取得的成就,而這成就或只是日常工作一個平平無奇、微不足道的小環節,但能讓你一點一滴累積工作上的成功感。
筆者約每一至兩星期便會「替自己慶祝」一次,即使我在培訓行業工作逾20年,但仍有很多值得慶祝的事情,如推出新課程、完成新客戶培訓、得到學員反饋等,都讓我看到培訓事業有很多滿足感和成就感!而且慶祝不用「大陣仗」,像我喜歡獨自去吃個長長的午飯,有一段「Me Time」便很滿足!
當然,人事、環境、公司政策等亦會讓我們對工作感到倦怠,因此需留意這些「危害因素」,可以的話嘗試尋求溝通和改變,但若改變不了,亦不要過度「聚焦」於這些危害因素上,因我們實在需要從工作中找到成功感和滿足感,才能推動我們繼續向前。另外定期來個長旅行「叉電」也是好事呢!
文:程衞強
註冊心理學家(香港心理學會)、特許心理學家(英國心理學會),現時主要從事培訓及顧問工作,並提供心理相關服務,同時亦為大學客席講師及營運不同生意的斜槓族人。
電郵:victor.wk.chi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