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明做admin(行政工作),卻要幫忙招聘面試,兼要協助管理公司網站?香港打工仔「一職多能」甚常見,尤其疫情下,面對公司縮減人手,被要求身兼其他崗位的工作變得更普遍。但若不相關工作一加再加,長此下去也不是辦法,隨時會把你拖垮。到底打工仔應如何權衡輕重,作適切應對和選擇?
對於是否接受自身職責以外的工作安排,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盈力僱員服務顧問高級經理吳慧琪(Wicky)表示,並非所有工種的職責都能清晰劃分,難「一刀切」下定論,但打工仔面對相關問題時,可從以下5個方向考慮:
公司規模
中小企的僱員人數不多,如老闆叫文員每日下班臨走前清理垃圾筒、叫秘書幫忙清洗客戶用過的水杯等……員工一般較諒解,因細公司很多時工作就傾向「一腳踢」。
工作關聯度
例如你在銷售前線工作,幫忙翻譯外語說明書能增加自己和同事對公司產品的認識,協助也無妨;但假如明明在人事部工作,卻只因自己愛好攝影而被借調到推廣部兼任產品攝影師,這安排就顯得有點無理。 時間性質
另也可檢視接手工作的時間性,例如是由於負責的同事放大假而需短暫協助,還是因人手調整而以後都交由你負責,變成恆常職責。
頻密程度
Wicky認為,打工仔也需考慮額外工作的頻密程度,例如只是偶爾在公司的annual dinner擔任司儀,抑或是因「順路」而每朝幫老闆買早餐。
個人感受
Wicky強調,個人感受相當重要,因總有些人不介意做多一點,只要能有貢獻,自己也會感到高興;相反,有些人可能幫忙做很小的事情,也會有被欺負、被剝削的負面感受;所以,最重要還是想清楚自己對額外工作安排的感受,「條氣順唔順」是關鍵因素。
「條氣唔順」四大因素
從上司或老闆角度,委派任務給員工也要顧及他們感受。Wicky認為,如因安排額外工作導致打工仔「條氣唔順」,一般有以下四大原因,管理人應避免:
公私不分
例如非私人助理,卻要下屬幫忙處理私事,如購買日用品、訂枱吃飯等。
臨時加Job
入職後才新增與職位無關的任務,例如客戶服務員要每日外出送文件、會計文員要回覆公司社交媒體的查詢等。
用得太盡
大部分打工仔不太計較間中協助公司處理其他工作,但很多時老闆只想「用到盡」,結果不斷加重工作量。
觸及情緒
假如老闆態度強硬,打工仔又「冇得say no」,容易感到不被體諒、努力付出卻被忽視,而產生離心。

Wicky笑言,如能從額外的工作中增值技能,猶如「收人工學嘢」,又何妨一試,只要增強實力,「加人工」只是時機問題。
婉轉「say no」五部曲
若打工仔發覺被指派的額外任務不合理,又或會影響本身職務,想拒絕也要注意技巧。Wicky建議不妨跟著以下5個步驟,提升「say no」成功率!
1. 致歉:先禮貌地向老闆致歉並say no,減少對立感。
2. 理由:道出客觀因素,理性提出緣由。
3. 感受:嘗試從公司整體利益出發,並把自身憂慮說出來,加強說服力。
4. 建議:提出建議,表現出想解決事情,而不是製造問題。
5. 提問:以問題作結,交由對方決定,這可令老闆感到是商討而非指令。
她舉例:「唔好意思啊老細(致歉)!因為如果我經常要幫CS手回覆客戶查詢,少咗時間處理自己負責嘅marketing工作(理由),好擔心會影響公司嘅業績表現(感受)!為長遠發展,我覺得應該搵一位專責customer service同事處理返(建議),你認為咁會唔會合適啲呢?(提問)」
權衡輕重 調整心態
員工要衡量是否拒絕其他工作,除了考慮個人主觀感受,Wicky建議可多與家人或朋友討論,以釐清思緒。她分享了一個案例:「有位案主生活穩定、與同事關係良好,每天準時收工。但因公司年尾結數,她有一整個星期需額外OT多1小時才能放工,而且沒有『補水』。她認為自己被公司剝削,開始『放負』、最終離職。她辭職後做過3份工作,才發現原本的工作最快樂。」因此,多聽別人意見、多與家人和朋友交流工作感受,也有助了解市場情況或其他打工仔的處境。
Wicky又指出,平日多吸收正能量、增強抗壓能力,亦有助調整心態。她舉例,打工仔可視額外工作安排為一次學習新技能的機會;同時,不斷增值的員工可因其「多功能」而降低被裁機會;而員工能著眼於公司、以整體利益為重,自然更易獲賞識。更何況,能放開斤斤計較的心態去享受和學習,並視新工作為讓自己進步的挑戰,何樂而不為?
文:王藝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