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今手機盛行,各種方便快捷的手機功能不但讓我們可以隨時隨地查閱世界各地的資訊,無聊時更可藉著手機遊戲找到很多樂趣。於是人人「機不離手」,但你又有否想過,長期使用手機不僅傷害雙眼,更傷害我們的手以至頸椎。
長期使用手機所付出的代價比想像中沉重,當你有朝一日開始感覺手指麻木、刺痛、有異常,就已出問題。嚴重者會出現大魚際穴位的肌肉萎縮,連手指抓握、搓捏都做不到,皮膚也會變得乾燥、色澤改變、感覺發涼和脫皮。
剛開始時只是間歇性,然後漸出現持續性、進展性症狀,尤其在晚上、凌晨或勞累過後,上述症狀會更加嚴重,或出現3個半手指(拇指、食指、中指及一半無名指)的麻木,且夜間明顯無法入睡。
為何出現上述症狀?是因為過度玩手機,令手指、手腕以至頸椎受損。手指肌肉筋經過緊,壓迫血管使其變窄,進而血流變慢,手掌的指掌關節腔變窄。關節腔裡有個像隧道的環狀韌帶讓筋經、肌腱通過,當手指屈伸時,韌帶會受擠壓、摩擦。受損的手指作出彈撥動作時,會有響聲、感到疼痛,漸漸需要用另一隻手將屈曲的手指鬆開;而受影響的手指主要為拇指、食指及中指,無名指、小指則較少見。
如沒及早治療和舒緩,而進一步延至手腕,會使腕內筋經、肌腱腫脹。在腕關節內,有條環狀肌腱約束著各手指的筋腱、神經、血管及橈尺骨。腫脹發生時,上述各組織受壓,氣血流通不暢,正中神經則出現受壓感,運動會有障礙,令手部動作受限,這就是中醫所說的「痛則不通」。要做到「通而不痛」,則要疏通氣血,暢通經絡,從近端到遠端的治療。
欲改善狀況,最重要是減少「機不離手」的習慣。輕症狀者,可自行通過聳肩、甩手動作來緩解;症狀嚴重者,則需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本文內容建議僅供參考,必要時請諮詢你的註冊中醫師。)
文:朱溪麟註冊中醫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臨床中心及中藥房中醫師——針灸及綜合治療/臨床中醫資深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