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個非比尋常的事業轉型故事:中學唸文科,大學主修設計,曾當設計師,也做過空姐,即使無理科底子,亦不懂工程機械,更非忠實飛機迷,卻能越級挑戰考機師;由面試、受訓到考牌,一路過關斬將,最終躋身全球5%女機師行列,駕駛波音777客機翱翔天際。聽過這段事業「起飛」經歷,你或不禁一問:「怎麼可能?」
對於這個疑問,故事主角何紫婷(Christina)似乎不用細想,便給了答案。她一身整齊機師制服,在機場國泰城外邊走邊說:「有甚麼不可能呢!你覺得不能,是因你給自己設下太多框框,限制了想像。其實所有夢想皆是你未能看見的東西,一切要由『相信』開始,先要相信自己、相信夢想是可能的事,那奇妙旅程便會開始。」
親身體驗「飛一般」震撼
不過,回想當初,她確實造夢也沒想過,有朝一日會穿上機師制服,事業衝上雲霄。何紫婷笑言,從設計師、空姐再變身機師,每次轉型沒有刻意規劃,而只捉緊剎那的感動,並靠心中一個「信」字往前衝。「當年轉行做空姐便是如此呢。」她回憶道,少時申請獎學金到美國唸高中、大學讀設計,畢業回港從事時裝設計師,工作兩年後欲換事業跑道,思索前路之際,剛巧在巴士站看見航空公司招聘廣告,便被「去飛」的念頭打動。「仍記得海報上有一男一女,男的是機師,女的是空姐,空姐臉上笑容甜美,叫我看得入神,心想工作可周遊列國定很有趣,於是決定應徵,但那時沒想過自己當機師,畢竟海報的機師是男士。」
何紫婷說,事業成長往往要刻意練習和選擇。「大膽開拓未知的事,你定會遇上驚喜!不要忽視自己的力量。」
成為空姐後,雖偶爾會進駕駛艙,但對機師工作未有憧憬,直到有次機緣巧合,近距離體驗「飛一般」震撼,頓時令她怦然心動。她說,有次放假飛往馬來西亞出席好友婚禮,因飛機滿座,而她是航空公司職員,便獲安排坐在駕駛艙的後座(jumpseat),並因首次目睹飛行過程,從此打開不一樣的天空:「當日我坐在正、副機師後面的中間位置,周圍有許多發光儀表,機師忙著跟控制塔對話,工程人員不時進來匯報狀況。到一切就緒,駕駛艙門關上,變得寂靜一片,到準備起飛時,機師按下引擎推進器,飛機隨即向前加速,眼前跑道一排排指示燈彷彿向我迎面奔來,我的心跳得愈來愈快,而起飛後看見窗外270度的黃昏日落美景,我全然陶醉其中,心裡想著5個字:『我要當機師!』」
機師夢的感性與理性
她笑稱,當時決定轉型純屬感性,但往後計劃卻絕對理性。為實踐機師夢,她公餘修讀航空課程、補習數學。「後來想起當年在美國唸高中,曾替一位退休機師繪畫機身標誌,他本身是飛機迷,常駕駛單引擎飛機參加比賽。於是我聯絡他,並利用所有年假、往他的小型機場當義工,每天準備飛行文件、替飛機入油,樂此不疲,我確定自己真心喜歡飛行工作。」其後回港應徵航空公司的見習機師計劃,通過半年甄選,在2018年初獲取錄後辭去空姐工作投入訓練。
隨後獲派往澳洲受訓55周,學習過程充滿挑戰,先要修讀17個科目,再接受飛行訓練,每一環都是考驗。「理科從不是我『朋友』,自大學二年級起,我便活在藝術世界,學油畫與設計,每天拿畫筆練習,莫說讀書考試,連寫字也不多,故重拾課本一點不易。」同班學員臥虎藏龍,有些熟悉飛機工程,有些已有飛行經驗,只有她是「白紙一張」。

立志當機師後,何紫婷特地到美國堪薩斯州小型機場,為相識的退休機師當義工。
也許機師夢想太遙遠,身邊好友也笑她異想天開。「他們說我非理科材料,又從不打機(模擬駕駛訓練類似打機),更沒參加團體運動(機師重團隊合作),就連駕車也不懂,又怎去學駕駛飛機呢?」
由零開始 練就「機師思維」
儘管身邊的人不看好,她始終信心堅定。「沒人一開始便通曉所有事,正因我不懂,才要下決心學。做任何事,你不用等到條件完美才行動,只要每天推進一步,終點便愈來愈近。」 即使「由零開始」、進入全然陌生的飛行領域,何紫婷本著每天要進步的心態,應對種種挑戰,學習航空、氣象、工程知識,以至實戰飛行訓練皆難不倒她。「我學會取長補短。因做設計出身,我對空間形狀觸覺敏銳,善於判斷飛行角度,而較欠缺理科和儀器操作訓練,只要加倍用功定能克服。」
她說,受訓後,最大轉變是由「設計師思維」轉化為「機師思維」,不單要邏輯縝密,思考速度往往要快過引擎轉數。「飛機飛得很快,但你要比它更快。駕駛飛機不單要專注當下,更常要『想前一步』,預視未來兩三小時航程情況,例如飛機將途經何方、地形如何、附近有何機場等,我們要在腦海內『預演』一遍,萬一遇上突發事情也能及時應對。」

何紫婷取得機師執照後,駕駛小型飛機載母親(圖中後座)翱翔空中。
臨危不亂的特質
要成功轉換成機師思維,還需練就另一特質:臨危不亂。何紫婷分享她入行至今最深刻經歷,是在澳洲受訓期間,獨自駕駛小型飛機進行訓練。「起初一切正常,但航行約30分鐘後,飛機不停響起『叮叮叮』警報,然後機上用電的儀器逐一出問題,疑是電力系統故障。我叫自己冷靜應對,並運用課堂所學口訣:Aviate、Navigate、Communicate,先穩住飛機繼續航行,再重新導航,由於後備電源只能維持約30分鐘,我決定把握時間回航,並與控制塔保持聯繫,請他們為我預備跑道。怎料快回到機場時,機上電力耗盡、無線電通訊也中斷了,連用來減速的襟翼也打不開,我嘗試不用襟翼降落,計算好放油量、高度及角度,逐步下降,幸好最終順利降落,可算有驚無險。」
面對改變、克服未知的恐懼,何紫婷每天提醒自己要一步步鍛鍊、向目標靠近。她最終以全科達標成績完成機師訓練,並通過專業試取得執照,正式成為二副機師。
由「白紙」到達成夢想,她希望以自身經歷鼓勵年輕人,尤其是女生,投身機師行列,因她相信人人有高飛的潛能。「你可有100個理由去延遲夢想,但你只要說句『我可以』便可飛行。」

何紫婷稱,駕駛飛機不單要「眼看」,亦要耳聽八方,時刻留意無線電通話,掌握空中情況。
入行兩大途徑
何紫婷說,綜觀環球航空業,女機師比例約佔5%,仍屬少數。「為何這麼少女生入行?我猜是她們根本沒想過當機師。我希望打破固有印象,鼓勵她們放膽嘗試。」她稱,香港航空業不斷加強培育本地機師,坊間課程和培訓也更趨完善,年輕人不論男女也有更多入行機會。若有志投考機師,要有心理準備接受連串考驗,遴選、培訓、考核皆嚴格。
一般而言,成為機師主要有兩途徑,其一是參加航空公司的培訓計劃,最低學歷要求為中學畢業,於入職後接受培訓,往海外接受飛行訓練,考取執照;另一途徑是自費往海外修讀航空課程,並考取私人飛行執照、累積飛行時數,再投考航空公司職位,但學費多較昂貴。何紫婷指出,港人投考機師,以參加航空公司培訓計劃較常見,因可獲安排有系統培訓,而畢業後入職也較直接。
密集訓練 不能鬆懈
參加航空公司的見習機師培訓計劃,先要通過面試、語言能力試、筆試等,順利入職後則展開一年多的密集訓練。何紫婷說,她當年獲公司派往澳洲阿德萊德飛行學校受訓55周,訓練包括理論知識和飛行兩部分;其中6個月要在「ground school」上課,共修讀17科,學習航空導航、航空法例、飛行原理、航空儀器、無線電導航等;完成理論課後,便進入飛行訓練階段,學習駕駛單引擎飛機、雙引擎飛機、夜間飛行操作等。

何紫婷不時與年輕人分享事業經歷,冀啟發他們追尋夢想。
她指出, 55周的訓練非常緊湊,除勤加學習,生活作息亦需嚴守紀律。「基本上,每星期都要考試,所以每天放學後不能怠慢,要為考試做好準備,也要抽空做運動,保持最佳健康狀態,以防生病而錯過任何一堂課。另外,我是個咖啡愛好者,但每天要限制自己只能喝一杯,以免吸收太多咖啡因,致晚上失眠,影響翌日學習。」
而即使完成55周培訓回港後,仍要接受特定機種訓練。何紫婷說,她當年便是學習駕駛波音777客機,培訓包括ground school課堂、模擬駕駛及真實駕駛訓練,之後通過考試取得機師執照後,便正式成為民航機師。如有志成為機師,現時有更多入行培訓途徑,除既有的見習機師培訓計劃,近年亦有航空公司與本地大學合辦新課程,讓學員先在本地大學修讀理論課,順利完成後,合格學員將赴海外接受飛行訓練。
「不停考試」的專業
機師事業一般由二副機師起步,累積經驗後,可晉升至副機師、機長、高級機長、訓練機長等。何紫婷補充,機師是要「不停考試」的專業,不論哪一職級皆要與考試為伍。「機師執照是設有時限的,一般來說,我們每隔6個月便要續牌,參加模擬飛行測試(simulation check),另每年要參加航線作業考試(line check),通過所有考核方可繼續執勤。若然怕考試,會頗感吃力。」

何紫婷公餘亦重拾創作,在IG分享「天空教會我的事」。
她續說,機師工作不只在駕駛艙,平日也需不斷吸收新資訊,為飛行做準備。「我們會留意哪個機場正在擴建、哪條跑道要維修、哪個城市有新高空建築物等;而每次航程起飛前4小時,我們均會收到flight plan,以掌握天氣、機場、航線等最新狀況。機師可說是充滿動態的工作,且每次飛行也不一樣,這亦是我喜歡這職業的原因。」
文:甄榮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