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灸」是一種中醫療法,利用特定藥物貼敷在指定穴位或患處,通過藥物的刺激作用,引起局部皮膚充血和熱感,進而通過經絡的調節作用,達到治療疾病、溫肺祛痰、健脾補腎的作用。
天灸的好處在於過程簡單方便、安全快捷,並具療效。它屬非火熱灸法,是中醫學基於「天人合一」、「冬病夏治」理論的傳統保健療法,結合了中醫針灸和時間醫學兩個重要元素。
天灸通常在中國傳統的「三伏天」和「三九天」時進行,其中「三伏天」是指夏季中陽氣最盛的日子,「三九天」則指冬季最陰盛的日子,中醫認為這兩個時期進行中藥貼敷療法效果最好;而「三九天」天灸也可作為「三伏天」天灸的補充和延續,以加強治療效果。
進行天灸時,醫生會根據患者體質和疾病選擇特定穴位貼敷藥物,通常以背部為主,也可用於腹部和四肢。所選藥物一般具有辛溫助陽的特性,通過溫熱通經絡來調整陰陽平衡,從而增強免疫力,減低冬季疾病發作的機會,因此貼敷藥物在皮膚上會有一些刺激性,例如灼熱感。
天灸適用於虛寒性疾病,常見包括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鼻敏感)、慢性咳嗽、氣管敏感、體虛易感冒等。此外,它也適用於胃痛、胃脹、慢性結腸炎、畏寒、手足冰冷、痛經、氣血不足、頸肩腰腿關節疼痛等病症。對於小兒慢性胃腸炎、消化不良、厭食、汗症、反復感冒咳嗽等,也有良好效果。
一般來說,天灸是非常安全的。正常反應包括貼敷處出現皮膚發紅、灼熱癢感;少數人可能感到刺痛或出現小水泡;部分人在貼敷處可能出現色素沉著,一般數星期至數個月後會自行消退。
只要遵從醫生的指示,例如注意飲食、避免劇烈運動等,並按建議時間除藥,出現不良反應的機會非常少。
每年天灸的具體日期會根據中國傳統的干支紀日法來推算,今年「三伏天灸」的具體日期如下:
初伏:2023年7月11日(星期二)
中伏:2023年7月21日(星期五)
末伏:2023年8月10日(星期四)
建議在接受天灸治療前,諮詢專業註冊中醫,以獲得更準確診斷和治療方案。請注意孕婦或兩歲以下兒童、濕疹患者或皮膚過敏者、嚴重糖尿病患者、嚴重心肺功能不足、經中醫辨證或判斷為不適合的人士,均不適合「天灸療法」。如有任何疑問,亦請向中醫師查詢。
文:朱溪麟註冊中醫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臨床中心及中藥房中醫師——針灸及綜合治療/臨床中醫資深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