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服務在社會上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它既能針對特定社會問題提供補救和解決途徑,也可在問題出現前作出預防,減低社會負擔,將負面問題轉化為正能量,為社會增添動力。立足港島南區的香港仔坊會,七十多年來秉持「用心關懷 以心連繫」的方針,提供多元化社會服務。為回應社會需求,配合社區服務發展,該會現正招募社工、程序幹事、計劃主任、活動助理等多個服務崗位,為有意投身社福工作人士帶來機會。
香港仔坊會提供的服務有三大支柱,分別是社會服務、教育服務,以及健康服務,而在社會服務方面,則以綜合兒童、青少年及家庭服務,以及安老服務為主。

安老服務:及早識別有需要長者
香港仔坊會賽馬會黃志強長者地區中心經理蔡永健表示,坊會安老服務有三大範疇,第一是社區支援,推行預防性工作,積極樂頤,居家安老;第二是社區照顧,透過社區外展工作,照顧獨居、體弱,或患有認知障礙症等長期疾患的長者;第三是家居支援,提供到戶服務,例如送飯、陪診、復康運動,另有日間照顧中心,讓日間沒有家人照顧的長者留在中心至黃昏。

「我們會針對不同需求的長者提供多元化服務,在區內屋邨建立鄰社互助網絡,與居民組織組成互助社,並提供義工訓練,建立第一道防線,當發現有服務需要的長者可及時轉介,儘早提供適切服務。外展服務是重要一環,我們希望能在源頭上關心照顧, 及早識別和發掘有需要的長者,儘快提供服務,做到預防勝於治療。」
蔡永健指出,要做到積極樂頤,其中一個重點就是預防,讓長者不會因退休或年老體衰而意志消沉。「例如為快將步入退休的人士做準備,中心提供50歲以上人士的服務,吸納尚未退休的人士參與,事先做好退休生涯規劃,並推出一籃子多元主題講座,促進他們身心靈健康,延緩退化。年輕長者可活到老學到老,盡展潛能,而接受服務者也可成為義工,去帶引新加入的長者,讓他們覺得自己仍有能力,同時建立社交圈子,不會感到孤獨。」

蔡永健說,坊會除關心服務對象,也關心員工職涯規劃,重視同事個人發展。
兒童及青少年服務:主動發掘潛藏個案
這種預防性的概念,也是可貫徹在坊會的兒童及青少年服務上。香港仔坊會賽馬會綜合服務處高級經理彭子雋表示,預防青少年的精神、心理或社會參與上出問題,比起發現有問題才跟進更重要。
「其實很多問題是潛藏的,若能在初始階段發現和解決,就不會變成大問題,無論對個人以至社會整體都起積極作用。我們並非只針對有問題的求助者,服務對象更多的是正常發展的青少年,事實上青少年進入青春期總會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人生問題和困擾,我們主動與他們接觸,從活動中可了解及關心他們,若發現個別參與者有潛在問題,便可即時跟進,及早解決。」
彭子雋認為,從事社會服務以熱誠為重,即使未有相關認可學歷,也可持續進修增值。
為達至及早預防的成效,坊會主要從三個途徑展開服務:中心活動、駐校服務、外展服務,三項服務相輔相成。彭子雋指出,中心是一個基點,年輕人可隨時到中心參加活動,有需要時亦可尋求社工協助;派駐學校的社工會跟進校內個案,如學生的情緒、行為、心理精神健康等;外展社工則直接落區認識年輕人,透過外展活動,提供對身心發展有益的活動,助年輕人培養健康嗜好,不會走歪路。
持續增聘配合發展 人手需求多元化
無論安老服務,還是兒童、青少年服務,最關鍵的,都是提供服務的社工,以及各級前線工作人員的熱誠和投入。除持有認可社工資格的註冊社工外,該會另設有程序幹事、計劃主任、活動助理等各級職系,需要大量工作人員,以配合未來發展。
社福界一向流失率高,加上近年出現移民潮,對業界人才需求構成壓力。彭子雋指,該中心在人力發展上較為穩定,逾一半同事工作超過三年,有些更做了十年以上,但該會仍持續增聘,除了人手輪替,主要是不斷開展新的服務計劃,現有人手不敷應用。
彭子雋積極培養及推動新一代員工,如與他們一同開創中心的桌遊服務並設立「DC1」桌遊館。
新計劃大多按社會實際需要推出,因此需吸納不同類型的人才。例如為針對喜歡拍片、剪片、VR製作等的年輕人,坊會特意聘請有相關專長, 在大學修讀多媒體的人士擔任計劃主任。「其實多媒體技能現時在社福界很吃香,不同崗位都有需要,例如懂拍片剪片,或利用社交媒體宣傳推廣,都是優勢。所以不一定是讀社工出身才適合,即使中學畢業,或讀其他本科學位的只要有心都可加入。」
關心員工職涯規劃
而在安老服務上,人手需求更形殷切。蔡永健表示,該會規模不斷擴大,配合十年規劃藍圖,未來將有新的長者日間護理中心和安老院舍落成,而他所負責的中心面積也會擴大一倍,對人手需求持續增加。「有些工種都不需要特別專業資格,如程序幹事、計劃主任、活動助理,又或照顧員,最重要是有愛心和耐性,我們的服務對象是長者,護老服務是長期的,讓長者感受到有同路人,有問題不是單獨面對。」
蔡永健強調,坊會除了關心服務對象,也關心員工職涯規劃,重視每位同事的個人發展。坊會設有在職培訓,讓員工增值,例如非社工職系的有活動策劃技巧、輔導技巧,照顧員有職安健培訓、危機處理工作坊,中高層的則提供指導、管理技巧等訓練,從不同層面提升員工的個人能力和服務水平。人力資源部更特意建立人才資源庫, 獲評定表現良好員工,坊會將重點栽培他們。
鼓勵增值內部晉升
「我們很重視員工的事業發展,鼓勵進修,最重要是員工自發和努力。例如做照顧員的,本身沒醫護背景,有興趣的話可一邊工作一邊進修,直至取得登記或註冊護士資格,成為中心正式護士。擔任程序幹事、計劃主任的,雖不是讀社工出身,只要有心做NGO,可在職進修,取得社工資格後,內部晉升為社工;而做社工的,同樣有晉升機會,成為中心經理,坊會內部有不少例子。」
彭子雋就是其中一個好例子。大學修讀翻譯的他,畢業後希望投身社會服務多於文字工作,毅然選擇加入一間NGO,修讀社工碩士課程後,加入香港仔坊會賽馬會綜合服務處,正式成為社工。「最初是按撥款計劃聘請的合約員工,但完成合約後坊會給我安排調職,之後做過學校社工, 亦接觸過不同個案工作,更全面地了解青少年需要,也看到服務上要改進的地方。」加入坊會快十年的他,現已晉升為中心高級經理。

對於有意加入成為坊會一分子,蔡永健與彭子雋均認為,從事社會服務,心態最重要,即使未有相關認可學歷,持續進修增值及對工作有熱誠方為重點。此外坊會近年發展迅速,推出許多新服務,並不斷提升服務質素,迎合社會發展需求,對員工來說,這是發展事業良機。入職者要有開放思維,時刻自我增值,並為面對新挑戰作好準備。
(資料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