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早前宣布成立「微電子技術聯盟」(下稱聯盟),旨在構建微電子與半導體技術生態系統,建設區域一流、世界知名的微電子技術和產品開發平台。活動邀請到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創新科技署署長潘婷婷,與及來自學術界、微電子領域的高端專家和骨幹企業代表聚首一堂,共同見證聯盟成立。
推動區域生態系統發展 引領創新前沿
香港政府銳意發展高新科技產業,目標讓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近年更預留數以十億撥款支持本地再工業化。半導體技術是整個製造業的核心,目前正值技術更新換代之際、全球產業鏈重新布局之機,組建聯盟將使各支持單位能夠於微電子解決方案、知識轉移以及合作機會各方面,與持份者深入了解及保持緊密聯繫,以國際視野去領導及加強香港微電子產業發展的跨行業平台。
發展微電子生態系統,需要各持份者保持緊密聯繫及促進合作,才能讓香港加速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由應科院主導成立的「微電子技術聯盟」,獲得本地學界及業界多間機構的支持,包括香港工業總會、ASMPT香港、瑞聲科技、萬維數碼智能有限公司、大能創智有限公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大學等。聯盟旨在促進創新科研,推動產業、研究機構、學術界之間的技術合作,吸引大灣區、中國大陸和世界各地的研究機構和企業進駐香港,拓闊本地人才出路,成就生生不息的微電子生態系統,為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持續作出貢獻。
聯盟推動區域整合、打造高競爭力的微電子創新之相關策略包括:
.整合存量 聚焦增量
聯盟將利用將建立的中試線,透過與本港、大灣區和海外的各研究機構的合作,充分地整合已有的研發資源(如人員、設備)與成果(專利),集中資源開發產業化所需要的增量技術,加快產品的市場化進程。
.應用牽引 協同創新
聯盟將以大型企業的應用為目標,使用商品化模式和協同創新理念,有效地整合海內外各種資源,形成「材料—設備—外延—器件—晶片—封裝—模組—系統」的完整產業鏈,擴大與三維小晶片和第三代半導體相關的新興市場。
應科院在微電子研發具有超過10年的豐富經驗,自2006年便組織跨國技術團隊於大中華區率先開展三維集成技術研究,參與國家重大專項方向規劃。至2012年,應科院更承建科技部海外第一個「國家專用集成電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一直致力推動香港微電子科技產業發展,圍繞三維集成芯片、第三代半導體和低功耗無線連接芯片三個方向上開展科學研究、工程轉化和人才培養等工作。2016年,應科院主持制定中國2035第三代半導體電力電子技術發展路線圖,並代表國家參與IEEE全球技術路線圖制定,與全球學界和業界建立了廣泛的聯結。應科院亦獲得香港和海內外各種科技獎項約40項,包括2020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微電子三維集成技術)。
整理:王藝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