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逐漸復常,人們的生活也重新恢復正軌,然而,要「適應」這樣的轉變並非易事。近年,社會出現了許多個案,因為疾病、身心障礙或環境因素,而無法勝任日常生活的「職責」。為了協助他們生活「重回正軌」,職業治療師會進行專業評估並制定個人化的治療計劃,涵蓋家庭、工作、學習以及社交等各方面。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健康及生命科學系高級講師胡煒生(Wollo)表示,職業治療師的核心使命是「讓人們過著有意思的生活」。在他們的工作範疇中,所謂的「職業」不僅是工作,而是指人們日常中為個人、家庭,甚或社會所從事的各種活動,包括自我照顧、休閒活動、學習或服務社會等。他們的主要職責是透過日常活動(也稱為職能活動)來提升、恢復或維持病患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職業治療師的服務對象非常廣泛,包括兒童與青少年、成人、老年人以及身心障礙者等各個群體。

IVE(葵涌)健康及生命科學系高級講師胡煒生相信,因應社區醫療設施普及,對職業治療師的服務需求增加。
Wollo表示:「職業治療師的工作離不開『觀察』、『溝通』及『指導』幾大元素,要細心留意個案背景、行為及狀況,找出妨礙正常生活的障礙,再建議及適時改進個人化治療計劃。過程中,職業治療師需具備良好溝通技巧,有時更要發揮創意,設計各式活動協助治療。」因應社區醫療設施普及,職業治療師除在醫院提供服務外,亦會於社區設施、學校、老人護理中心或個案家中進行諮詢。
政府將職業治療師加入人才清單,Wollo表示證明大眾的健康管理意識提高,加上人口老化和都市病頻繁出現,本港對醫療保健及復康服務行業需求有增無減,他建議有興趣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可進修相關課程。

IVE復康服務高級文憑畢業生麥嘉倩認為,愛心與耐性是成為職業治療師的兩種根本特質。
IVE復康服務高級文憑課程的畢業生可投身輔助性醫療專業人員,例如醫管局二級病人服務助理,起薪點約1萬8千元。畢業生若想踏上職業治療師之路,可考慮升讀本地或海外大學獲世界職業治療師聯合會(World Federation of Occupational Therapists)認可的課程,畢業後並符合一定的實習要求,有機會成為本地註冊職業治療師。
IVE復康服務高級文憑畢業生麥嘉倩(Miranda)是當中的成功例子,她在2017年從IVE畢業後,遠赴英國攻讀職業治療學士學位,在當地進行實習後取得英國的執業資格。Miranda後來回港,直接向香港職業治療師管理局申請本地註冊資格,及後加入非牟利機構任職職業治療師,月入逾3萬元。

職業治療師在工作中會用上不同種類的道具,協助了解個案的狀況。
Miranda主力外展工作,負責協助發展遲緩或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兒童投入學習及日常生活。她指出,其工作範疇不限為個案設計合適的訓練方案,也要從整個家庭角度出發,不時與家長合作。她舉例說:「有些個案家長會出動『電子奶嘴』安撫孩子,但電子產品是雙面刃,雖能短暫平復孩子的情緒,卻衍生更棘手的行為問題。因此,我會提出建議家長為孩子使用電子產品設限,重建孩子對時間及規則的觀念。」
Miranda補充,作為治療師亦要留意孩子的專注力及感官水平,按實際情況建議使用不同道具協助治療,例如利用稱為「練力膠」的橡筋繩訓練小手肌,或自製步驟卡提醒孩子如廁規則等。她強調,職業治療師要找出合適的方法,與個案或照顧者溝通,愛心與耐性缺一不可,「個案復康之路有長有短,而治療過程中不時要修正改善,但看到他們一步一步回到生活正軌,那份滿足感是不能言喻的。」
文:Uncle JAC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