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最困難的就是為自己下決定!下決定之難在於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是這樣嗎?如果是這樣,只要自己對決定不負責任,便可沒壓力了。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作決定時即使逃避自身責任,仍需有一股內在的勇氣,因決定本身往往牽引往後的事情發展,有如玩「畫鬼腳」一樣,每一畫都足以影響結果。困難之處在於此,容易之處也在於此!重點在於你是否在乎。
我們做決定,根據潛在的得益來選擇行動方案。有些是基本的獎勵,如吃、住和性。有些是次要獎勵,如金錢、地位、權力、名譽等,這些涉及價值觀。從我們價值觀出發的行動是有收穫的,在你下決定前,還有一些問題需要回答:
概率——收穫的可能性有多大?
報酬——有多重要?
努力——需付出多少努力,代價是甚麼?
時間——需時多久?
最困難的抉擇,往往在於繼續保持現狀,還是嘗試改變。譬如是繼續留在現職崗位,還是主動出擊找一份更好的工作;又或是繼續保持一段不如意的關係,還是果斷放棄這段關係,另覓新歡。在每種情況下,你必須為一些不確定的回報而放棄所擁有的東西。這樣做或會更好,也可能更糟。你知道現在,但不知道未來。有時眼前日子很難熬,你不知道自己能忍受多少,必須權衡決定變數。一種思考方式是,留在(利用)現在的環境,還是離開尋找新的環境(探索)。
數千年來,人類的大腦就是透過做出這類決定來尋找食物和水。我是留在當地努力利用環境,還是向更遠的地方探索,希望有更好收穫?人類和動物覓食都依從一個稱為「邊際價值定理」的基本原則。根據這定理,動物會利用當前環境,直到成功率低於整個地區的平均水平,便會離開舊地、探索新地。
將這一點應用到工作和關係中,就是衡量工作的平均滿意度和薪酬,或關係中的平均滿意度。當然去或留是非常困難和個人的決定。你會很受認識的人影響,也沒外在標準可依。一旦你的滿意度降到這個水平以下,便需要開始「探索」了。作此一決定是個複雜的問題,人們各有自己的容忍限度,需在目前的價值與潛在的收穫,以及所需時間和精力之間作出權衡。
文:劉丹心
國際身心語言專業進修學院創辦人,啟導教練,前雷霆881心靈料理節目主持人。本欄針對強化工作心態為主(以「職場軟實力」探討不同個案),為打工仔及企業打氣。
Facebook: Samuel Lau-NLP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