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們每天都要睡眠,那是生理上的需要,並不分種族、性別、年齡等。
如果沒有充足的睡眠,當事人的體力和精神自然受到影響;健康不良的話,難免會容易生病,生活也受到擾亂,讓事主身心不安。
每天要睡多久因人而異,一般人認為是7至8小時;有些人因為工作性質,每天可能只睡得5至6小時,甚至更少。一些在職人士,尤其身居高層管理的,即使下班後回到家中,晚上仍要批核下屬呈交的文件,又怎可能早上床?
現今資訊科技發達,我們可透過電郵、即時通訊軟件等途徑來傳送文件或通告,如果事主收到後便立刻處理,那麼上床睡覺的時間,又怎會不受影響?
工作性質很多時會決定當事人的睡眠時間,例如在醫院、酒店、餐廳等地方工作的,或會因輪班安排,有時需要在日間睡眠。
有些人誤以為,長者因年紀老邁而需要每天睡得久些,但其實不然,他們大多只睡7、8小時,多半是早睡早起。我們也不難發現,不少長者早上7時許已經跟友人在酒樓「喝早茶」,或在家居附近的公園和街坊們聊天、晨運。
不過,不少長者都會午睡1小時左右,然後前去區內的長者中心參加活動;而不少這類中心也安排會員下午在中心內睡1小時,然後才再進行活動。
一睡不起是「長眠」,也就代表離世。每個人都會有「長眠」的一天,那是正常現象。但筆者每次聽到一些患長期病的人對家人表示「整天受疾病折磨,不如長眠好了」,就令人很欷歔。
文:林慧
資深社會服務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