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種種新科技湧現,匯合成數碼化轉型大潮流,但它並非純粹的技術應用,而是一場企業業務變革,把數碼結合營運、創新業務模式,可謂「牽一髮動全身」。IT人角色亦已由昔日的技術支援,演變為引領革新,需擁有更廣闊知識、技能和視野,亦要時刻增值、自強不息,正如香港電腦學會會長鄭松岩博士指出:「今時今日最渴求是複合型人才,IT人不單要掌握技術,更要熟識業務(business),並且擅於溝通、領導、協作,方可引領企業轉型,在科技競賽中領先。」
近年社會出現數碼化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這概念,但說到它的實際含義,很多人仍一知半解,混淆不清。鄭松岩博士解釋說,數碼化轉型不是將新科技應用於舊流程上這般簡單,而是將數碼與業務掛鈎,讓產品、流程、服務,甚至整個商業模式都作出改變。它不是一種替代,更是一種創新、優化與再造。
創新、優化與再造
「簡言之,數碼化轉型是對現有產品或服務,透過數碼化系統重新分析、設計的一個新模式,這牽涉到整個機構的思維和文化,會令原有的營運模式出現變革,因此整個機構均要再學習和適應,並由上而下同步推行。這不只是技術替代,更是深層次的全面轉變。」鄭松岩直言,數碼化轉型是一種創新和優化,也是香港未來各行各業的發展趨勢,要跟得上才不致被淘汰。現時香港數碼化「行得最前」的行業,首推金融和銀行業。
現為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的鄭松岩,八十年代已加入銀行業,見證銀行業科技發展。他指出,銀行推行電腦化在上世紀早已出現,但真正開始邁向數碼化,則始於互聯網快速興起的千禧年代。
「在2000年前後,IT技術應用出現多且快的變化,2000年互聯網普及,帶起整個IT行業,也催生網上銀行,以至移動銀行。到2005年左右,由於各行業應用數據日多,大家開始建立數據倉庫(Data Warehouse),同時亦提供數據分析供不同部門應用,如提升營銷效果、了解客戶需求、風險評估控制等。之後又流行 IT基建虛擬化(Virtualization), 再接下來有雲端技術出現,進一步提升軟硬件的效能和單位成本的下降,同時又因IT應用普及和深化,企業的IT投入每年增加。到2016年金融科技(FinTech)興起,迎來人工智能(AI)、大數據(Big Data)、區塊鏈(Blockchain)、網絡安全(Cyber Security)等技術熱潮,這轉化過程發展得相當快。」

香港電腦學會iLEAP平台舉辦各類活動,如與資訊科技總監會面、管理工作坊及網上論壇、考察及交流,助從業員擴闊視野、開拓更多發展機會。
感知型銀行、跨業發展
種種科技,造就行業數碼轉型,產品服務移動化、智能化,而未來銀行業將朝「感知型銀行」邁進。「所謂『感知型』,即做到『憂客戶所憂,想客戶所想』,對客戶的要求拿捏精準,例如會給客戶作一些及時提醒、判斷客戶對哪些服務有需求而適時提供建議,令個人和大小企業的客戶覺得貼心。」
另一方向是「開放銀行」。鄭松岩說:「開放銀行是跨業合作經營,即銀行與其他機構合作共同為客戶提供更佳服務,雙方透過Open API(開放應用程式界面)無縫連接,如在航空公司或電商網站可開立某銀行的信用卡,在銀行網站可查閱合作地產代理公司的樓盤資料,同時銀行可即提供估價、按揭、保險等一條龍服務。進行這些跨業服務需得客戶確認及符合各行業監管條例。銀行服務嵌入到人們日常生活中,隨手可及會是未來發展趨勢。」他續說,數碼化轉型可對不同行業進行優化,例如當AI結合大數據,可因應客戶喜好而提供產品服務,由生產以至營銷都更具針對性,並擴闊與客戶接觸和交易的渠道、提高服務質素、加強風險管理,提升效益。
IT人角色轉變:由支援到引領
企業要推行數碼化轉型,首要解決的是吸納人才。鄭松岩稱,昔日IT人是後勤支援角色,人們覺得IT是一種帶來便利的技術,可利用科技推行自動化代替人手,但今日IT已超越自動化、發展至智能化,與業務融為一體,IT人也不再是技術支援角色,而是「進化」成引領和推動創新者,是一種複合型人才,也是目前行業最渴求的人才。「現今科技緊扣企業營運每一環,最熟悉業務和流程的應當是IT人。而企業進行收購合併,要整合所有系統,故IT人亦擔當十分重要的角色。」
「今日的IT人除了技術要到家,也要了解行業運作,熟悉公司業務流程,這樣才能建構出一個有利企業營運的IT系統。在這年代,企業利用IT系統對業務進行數碼化分析以協助制定策略及重塑營運模式,所以IT人需主動參與業務創新改革,將技術引入業務營運之中,這一定要熟悉行業和公司業務運作才能做到。」除了熟悉業務,領導、管理、人際溝通、團隊合作等,都是複合型人才的重要技能。
為業務賦能
作為一間銀行的CIO,鄭松岩最關注以下3點:IT如何為業務賦能;同事對新技術的學習、掌握和運用;以及複合型人才的培育。
「為業務賦能即了解業務需要,建立創新平台開拓市場,提升業務能力,從而為業務創造價值,所有IT的投入,都是為提升業務,加強客戶和同事的滿意度。至於同事對新技術的學習、掌握和運用是包括全體員工,IT同事固然要掌握新技術,但其他部門同事亦需充分了解技術應用,因技術提升的重點是切實執行,員工須能充分利用新技術,用得好才是成敗關鍵。而培育複合型人才則是重中之重,企業須針對性地建立培訓系統,因應業務的不同環節給予IT人才學習和發展機會。」鄭松岩強調,培育複合型人才不是一時三刻可成之事,是一項長期的培訓工程。
由程式員到CIO
說到複合型人才,鄭松岩本身便是佼佼者。他八十年代入行,第一份工就是加入當時中銀集團香港的電子數據處理中心,大學修讀電子工程和電腦科學的他由程式員做起,為集團內十多間銀行提供IT服務,包括軟件設計以及整個IT系統運作,由於銀行的業務和產品多元化,讓他有機會不斷學習和嘗試,開發不同程式語言。

「在銀行業,最大感受是IT技術發展實在太快,可說半刻不能稍停,一不留神便會落於人後,而且技術引入後整個管理和營運模式都會跟住改變,你一定要跟得上,若墨守成規很快便會落後,之後再追難上加難。」
也因此,他經常強調新一代IT人別太頻密轉工。IT行業有一個特點是人才流動快,表面看是高薪挖角有利發展,但實際上卻是阻礙人才質素提升。「複合型人才最重要是對行業和企業營運有充分認識,這需要時間學習,若經常跳槽對行業難有深入了解。另一方面,對技術的掌握也會流於表面,因許多新技術要在實際運作下才會浮現出隱藏的問題,只有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真正掌握核心技術,這也需要耐性浸淫。」
複合型人才的role model
長期在同一機構學習與浸淫,讓鄭松岩由程式員一路晉升至首席信息官,事業要訣就是不斷學習。「從事IT業需有主動學習的意願。以我個人為例,當年推出網上銀行是十分創新的概念,本地缺乏例子參考,我於是四出參加相關學會、報讀課程、諮詢科技公司、向海外同業取經,這些都要自己主動發掘,而且不只是IT技術問題,更多是關乎業務發展,若IT人覺得這不是自己的範疇不去鑽研,便不能跨越瓶頸,所以要開放心態,學習不同知識。」
他近年推動任職機構數碼化轉型工作,亦充滿挑戰和意義。「同事們除要掌握新技術應用,也需學習轉型所需技能,如敏捷項目管理、客戶旅程設計、數碼化運作方法等。我亦需閱讀大量資料和案例,學習外間先進經驗,做好整體規劃並推動落地實施,還需推行意識和技能培訓,促使業務和科技融合,最終達致客戶和員工滿意度提升。雖然每天工作多超過十小時,但還是值得的,自己從中亦得到很大啟發和提升。」
他多年來不斷進修增值,先後獲得香港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學位,以及清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的公共管理碩士、工商管理碩士、計算機科學碩士等,絕對是複合型人才的 role model。
國際創科中心
鄭松岩坦言,在數碼化年代的今天,大家都在談數碼經濟,未來對IT人才必定有龐大需求。他指出香港有國際優勢,可建立一個吸引國際科研人才的平台,發展成國際IT人才集中地,惟因香港市場細,融入大灣區是必然出路,大灣區將來必定成為數碼灣區,年輕人可放眼大灣區的發展機會。

鄭松岩寄語年輕人,入行要不斷學習,不怕蝕底,才有機會掌握業務產品和系統的核心技術,另亦要抱開放思維、謙遜合作。
「政府施政報告曾提到香港要發展數碼經濟,中央也明確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這個定位很重要,有國家支持,人才及市場發展都不乏缺乏資源,因此年輕人應該把握機會,放膽投入發展,攜手將香港塑造成一個數碼經濟的先進城市。」
香港電腦學會「iLEAP」計劃
香港電腦學會設有「IT領袖培訓平台」(IT Leadership Accelerator Platform,簡稱 iLEAP),協助IT人員突破事業瓶頸,更上一層樓。iLEAP重點項目為「導師指導計劃」(Mentoring Programme),以一對一方式,為參加會員配對合適導師人選。iLEAP亦定期舉辦不同活動,如「Leadership and Digital Transformation」分享會,邀請IT領袖分享成功之道,亦有管理工作坊、數碼論壇、考察交流,以及業界聚會等,助IT從業員在數碼化時代裝備自己,為擔任領航角色作好準備。
資訊及通訊業(ICT) 逆市加薪請人
香港電腦學會早前公布ICT行業薪酬趨勢調查,結果顯示,七成受訪公司預計今年增加ICT員工薪酬;另有過半企業稱去年增聘主修IT的大學畢業生,大部分入職薪酬高於港幣1.8萬元。鄭松岩博士稱,ICT行業一向人才短缺,今年預期有逾七成機構會提升ICT人員薪金,而去年亦有六成半機構加薪,增幅跑贏通脹率,可見IT行業薪酬有實質增長。「我鼓勵年輕人投身ICT行業,而政府亦應積極培訓更多人才,除傳統ICT學科外,更應注重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網絡保安方面的人才培育,以應付長遠發展的需要。」 「深港澳金融科技師」專才計劃
香港電腦學會早前宣布獲 「深港澳金融科技師」 專才計劃秘書處授權,聯同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及大灣區商學院,在港提供「深港澳金融科技師」 專才計劃 (SHMFTPP) 的專業培訓課程。鄭松岩說:「我鼓勵香港年輕人掌握此難得的機遇,參加『深港澳金融科技師』專才計劃的一級培訓課程,為日後投身金融科技行業,考取相關專業資歷作好準備,相信將可有助向上流動,掌握國家及大灣區推動金融科技發展的機遇,為自己開拓更美好的事業前途。」
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
作為IT人,不斷學習是先決條件,鄭松岩其中一個座右銘就是「自強不息」。他指出在今天這個講求多元技能的時代,IT人要識Business,Business人也要識IT,此外還需要學習與人溝通、團隊建立、領導技巧等。同時要具有「厚德載物」的胸懷,因知得愈多也愈發覺自己不懂更多,故要學會謙遜,虛心學習,了解他人想法,從他人身上學習。從事IT工作多年,他亦領悟到「盡責就是布施」的道理,他指特別在這個行業,如果自己負責的環節把關不力,等於將問題轉嫁給其他人幫你「執手尾」,要別人替你撲火,因此盡責做好本分,其實等於幫人。
文:甄榮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