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黃以東,2022年澳洲會計師公會大中華區分會會長,擁有25年投資銀行資產管理業經驗。他當年讀過會計,卻沒入行做會計,一心加入大銀行發展,竟又萌生讀法律念頭,後來考了英國大律師資格還不夠,最終再唸一個EMBA,之後走上創業大道。如此好學,不是出於「學霸」心理,而是由一個「貪」字而起。在他人生字典裡,「Greedy」這個字對事業有特殊意義,沒有貶義,只會帶來好處。
看黃以東的簡歷,擁一連串資歷和專業資格:商學士、法律學士、EMBA、會計師、英國大律師……問他何以涉獵這麼廣,學歷橫跨會計、法律及商業,他笑言事業途上,有一句格言對他影響至深:「『做人做事要保持long term greedy』,我所指的greedy不是貪婪意思,而是指追求長遠利益,對知識有一份持久的渴求,不滿足現狀、不原地踏步、不急功近利,任何時候也要追求新知識,推動自己不斷向前。」
由銀行MT到投行
學海無涯之路是由會計起步,雖則「讀會計做會計」看似必然,但在黃以東眼中,打好會計底子,可走之路多的是。回想當年,在澳洲墨爾本大學商業學士學位畢業,主修會計的他並沒投身四大會計師樓,而是加入國際知名銀行當管理培訓生(MT),期間有機會到美國受訓,亦獲安排到不同部門實習。年輕人有無窮精力,他一邊工作一邊自修,考取了澳洲註冊會計師資格,為長遠事業鋪路。「會計在商業社會應用極廣,不論財務管理、商業銀行或投資銀行,皆要對企業財務有一定認識和分析能力,故我一畢業便部署考會計師牌,加上大學主修這科,考試沒太大難度。」

事實證明,會計知識對事業發展大有助益,也令上司與客戶對他更有信心。「我舉個例子,一般而言,上司會特別留意新人表現給予改進建議。初工作時,有次我做了一份財務分析報告,上司看過後有些地方作出修改,跟我討論一個技術性問題,並建議我參考會計準則。但在討論過程中,他發現我對會計知識和準則非常熟悉,且已取得會計專業資格。我們就此交流討論了一番,他認為我的觀點有理,接納我的意見,自此更對我另眼相看,之後他每遇到相關問題也會找我磋商。其實客戶亦一樣,他們當中不乏專業人士,當對方知道你有專業背景,對你的建議會有更大信心。」工作穩紮穩打累積經驗和人脈,加上財務會計知識,令一心在金融業發展的他,順利獲機會轉投頂尖投資銀行。
讀法律鍛鍊邏輯思維
然而一個專業會計師資格滿足不了黃以東,因在投行工作常要接觸法律法規問題,令他產生濃厚興趣,於是公餘修讀英國倫敦大學的法律學士課程,還考取了英國大律師資格。「過程好有趣,除定期上課,我們在港學生要飛往英國與當地同學交流, 要在格雷律師學院 (Gray's Inn) 裡吃18頓飯及完成大律師考試,這是當地一貫傳統,晚餐好正規,一起的還有法官或資深執業大律師,吃飯時前輩會跟我們分享經驗心得,很有得著。我們每次飛過去就是日間在圖書館溫書,夜晚吃飯,有時順道在當地旅遊,其實也挺好玩。」
修畢課程,取得法律學士學位及英國大律師資格,但黃以東一直沒有跟師傅當執業律師,因他進修非為做律師,而是學習專業知識,他始終心繫金融業。「金融交易有時相當複雜,需利用會計和法律知識去釐清問題,對我來說,會計是專業根底,法律鍛鍊我的邏輯思維,我要做到每一個論點、每一項分析皆有根有據,這樣才能避開風險,作出準確判斷。」

黃以東參加公會的「Virtual Charity Run」活動,為慈善團體籌款。
創業 + EMBA
在投行工作多年,自覺累積足夠經驗後,便嘗試創業, 創辦精品投行(Boutique Investment Bank)。這段時間,他發覺市場湧現很多新理論,社會經濟發展亦趨向多變,人們投資理財的態度跟以往大為不同,有好多新的想法,令他自覺有所不足,希望能豐富自己的知識,因此又報讀了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的EMBA。
「我從前在投行工作時常面見求職者,對象主要有兩類,一是大學本科生,一是持MBA學歷的人,從他們身上,我看到能力和思維的分野,這令我也萌生讀MBA的念頭,但直至自行創業才正式實行。進修給我很大得著,除課堂知識,還豐富了人際網絡,很多同學都是四十出頭的企業高管,在各自的行業有豐富經驗,他們給我很多啟發。」
若說會計是專業根底,法律是邏輯思維,那EMBA就是商業觸覺,三者結合,令他視野更闊,思考更深,處事更踏實。而在事業發展旅途上,不單要好學不倦,更要把目光放遠,不只計較眼前回報。這個信念,黃以東一直維持至今。無論進修增值、發展人際網絡、打好人際關係,都以長期發展為依歸。「像我初出來工作時,銀行有不少來自不同國家和部門的高層,他們有時會向我提問,我會利用專業知識提供意見,甚至撰寫報告,令他們留下印象,雖然當刻沒有甚麼得著,但當有機會時,他們自然會想起我,當年我有機會轉到集團的投資銀行部門發展,就是因為這個緣故,得到高層提拔。又如做投行會接觸一些客戶,有些同行因工作繁忙,在交易後便沒再與對方聯絡,那他下一次便未必會再找你,所以我會保持聯繫,即使沒有交易都是潛在客戶,而且有可能帶來更多客戶,這便是長遠利益。」

黃以東最大興趣是閱讀,像一些名人自傳或奮鬥史,影響較深的如Robert E. Rubin 的《In an Uncertain World》,他是美國前財長,曾任高盛合夥人,書中道出了凡事都有變數,別太理所當然,做決定前要先作多角度分析,受用至今。
給就業新鮮人的建議
工作多年,黃以東對新鮮人有以下建議:「首先要訂立事業發展方向,訂了方向便有目標;其次選擇工作時不要太著重即時回報,要看工作是否有助累積行業知識和人際網絡;工作也不要怕蝕底,做得多學得多,學到多少在你,不在工作;而每項工作都要力求完善、減少出錯,這是對自己的要求,也是對工作負責。」
進修增值 留意兩大趨勢
黃以東指出,年輕人有志投身金融或會計業,不愁沒發展機會,但要有心理準備,需不斷學習新知識,尤其會計專業發展至今,與以往已經有很大區別,一方面很多技術工作已由電腦取代,但人力部分也變得更重要,他們要懂得利用大數據分析,給予客戶專業建議,因此要掌握數碼技能,配合行業數碼化趨勢。另一方面,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行業長期需求大量人才,而內地經濟即使在疫情下增長仍然可觀,創造出許多機遇,不少企業來港集資,香港金融系統穩健,大灣區資產管理需求多,專業諮詢工作日增,由此令到會計專業的行頭擴闊。
入行發展,吸收新知,可留意兩大趨勢。首先,近年金融科技發展迅速,種種新技術,如人工智能、區塊鏈、雲端運算和大數據等,均應用在支付、結算交收、投資管理、存款、借貸及集資、保險等領域。「疫情進一步推動金融科技普及,加上數碼交易和元宇宙興起,未來金融科技在整個金融服務板塊中,重要性將與日俱增。」

澳洲會計師公會「全球導師計劃」活動,助初入行者吸取前輩經驗。
他指出,根據澳洲會計師公會《2022年商業科技調查》顯示,數據分析和可視化軟件等數據驅動型科技,已成為本港企業未來廣泛應用的技術。「作為財務會計人士,不單要了解,還應掌握如RPA、雲端科技等與會計工作緊密相關的科技工具。」
ESG及綠色金融新機遇
另一要密切留意的新趨勢,是ESG(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及綠色可持續發展金融,尤其環球皆致力發展綠色可持續經濟,而投資者亦注重可持續發展,引導資金流向再生能源、綠色建築等環保項目。「可以說,綠色投資是金融業目前最重要趨勢之一。港交所亦對上市公司提出ESG披露要求,因此財務會計界人士應熟悉ESG準則及跟進準則更新。未來,香港將致力發展成為綠色金融樞紐及區域性碳權交易中心,香港會計金融人士需緊貼此一趨勢。」
年輕人有志入行,宜先打好會計底子,為長遠發展鋪路。黃以東說,現時修畢會計,除了傳統的核數、稅務、審計等工作,還有多種出路。「像金融諮詢行業,不一定是投資銀行,還有私募基金、商業銀行,且需要很多不同專業的人才加入,例如ESG、工程、區塊鏈等,所以近年有不少其他領域的專業人士考取澳洲註冊會計師資格;再加上現時資產管理盛行,我預計family office(家族辦公室)在香港將會有所發展,這除了涉及投資回報,也有很多關乎稅務安排等多種知識,這都涉及會計專才的範疇。」

澳洲會計師公會舉辦大灣區主題研討會活動。
進修增值不同路向
會計金融行情變化甚快,從業員可循不同渠道進修增值。黃以東表示,澳洲會計師公會定期舉辦持續專業發展課程和工作坊等,助從業員掌握最新知識。公會在完成2018至2022年的企業策略之際,正制定下一個五年計劃,旨在支持持續專業發展,助會員提升就業競爭力、應對未來工作趨勢,並透過教育和政策倡議,影響及引領未來專業發展。
他續稱,為迎接金融科技發展,公會在註冊會計師的考試中,加入有關數碼金融(Digital Finance)的選考科目,另亦提供有關數碼金融的微型證書課程(Micro-credentials),協助會計金融人才了解數碼金融生態。公會亦定期舉辦網絡研討會,主題涵蓋大灣區發展、綠色金融、商業領導力、溝通表達、數據分析、NFT、網絡安全、人工智能等。
為促進知識承傳和互動交流,公會舉辦為期6個月的「全球導師計劃」,讓初入行者可吸取前輩經驗,拓展職業視野。公會今年便在國際市場成功配對160組導師和學生。

文:甄榮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