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或正值「搏殺期」,投放大量精神於工作。但人生轉眼踏入40、50歲,有否想過如何策劃「第二人生」?多數人選擇在50歲後開展新一頁,筆者亦從一眾新中年身上,由「一定有糧出」(受聘)至「一定冇糧出」(義工),歸納8種工作模式,助大家策劃「第二人生」。
受聘:
有完整的僱傭關係,一定有糧出。
自由工作(Freelance):
例如做興趣班導師、接單司機等,這工作模式是「有工開」才找你和有糧出。
加入初創或社企,做共同創辦人:
這工作模式不一定有薪金,可要求公司給股份或認股權作報酬,選擇這工作模式當然要看公司前景。 不成立公司的創業:
如網上賣自家製手工品、做YouTuber,但要累積一定粉絲數目才有廣告收入。
成立公司的創業:
許多新中年善用自身專長和興趣開公司創業,例如開教室教唱歌、教瑜伽、開顧問公司等。
成立公司創辦社企:
有新中年開辦公平貿易社企、培訓自閉症青年的朱古力店等,這需要心中「有團火」,並有獲利模式才行;因社企有社會目標,有時獲利較一般公司困難。
在社福機構當義工:
這是最普遍的義工模式,但受限於機構的需求。 自行開創義工項目:
這可依據你關注的議題去做義工,例如有幾位新中年一起幫獨居長者作家居小維修等。
從事哪一種工作模式,因人而異;而很多時「冇糧出」的工作,成功感會更大;大家亦不妨考慮試做「斜槓新中年」(Slashie),同時從事幾種模式工作。至於如何開展這些工作?無論哪種模式,皆需要「培訓」和「配對」兩個元素。筆者下次詳細探討這8種工作模式和人生下半場規劃。
文:「樂活新中年」創辦人楊銘賢(Ryan)
樂活新中年主要為本地 50歲或以上的人士提供活動、學習,以及發揮所長的機會,締造有意義的新中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