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人如果無夢想,同條鹹魚有咩分別呀?」一句來自周星馳電影《少林足球》的對白,成為熱門的網上截圖,但現實中,暫時沒有夢想又如何?問題核心是,有否認清眼前事實,帶著正確的問題找答案。
「當你沒帶著問題來,大學只能給你一個學位。」——唐鳳

正懷疑人生嗎?
假設大學真的只能給你一個學位,似乎又解答了近年的年輕人畢業後的失落感。去年年底有24位不同背景的年輕人,有的是學生,有的是自由工作者,有的裸辭尋夢,帶著各自對人生、社區以至工作的問題,參與為期5個月的社區實驗《心浪潮@深水埗》。他們投身區內11間小店或文創單位試工,與店長師傅一起探索自身潛能及未來就業模式。藉著社區參與,他們有機會透過雙手,建立想像中的深水埗。
試工小店由書店、髮型屋、眼鏡店、二手衫店、青年旅舍、咖啡店、展覽空間到殯儀社企,所提供的工種和體驗遠超普通的實習機會,更重要是過程中,學員除親眼觀察到店主的工作日常外,更可跟師傅「學做人」。

「主流實習計劃都係招募精英,要學歷最好、最sharp、最識講嘢,我要嘅係需要二次機會嘅人,可以幫到佢成長,而真正師徒制嘅精髓係信任。」從事髮型業19年,Neighbor Barbershop店長Stanley似乎道出了近年企業對年輕人的痛點——甚麼是這年代的「師徒制」?
「二次機會」 拜師學做人
傳統由上而下的管理模式,早已令新生代人才失去耐性,而所謂的人生導師往往流於表面:那種「食鹽多過你食米」、緬懷大人專屬的黃金年代,抱歉、「門口轉右OUT」!今天是用作品說話的年代,別再停留於「與年輕人對話」的層次。其中一位於Stanley店中實習的年輕人,正是被傳統社會標籤的典型「隱青」,他在輔導過程中經常自我懷疑,甚至認為這個「二次機會」該屬於比他更好的人,而事實讓他相信只要肯試、肯用心投入,就會有人毫不猶豫和你找出人生可能。

「超過一半人都未必意識到自己有mission,與其成日講『夢想』,更重要
嘅係經營『人生』呢一個project。」
——MWYO青年辦公室Jason
當初純粹想偷師學做咖啡店的實習生Kate指出:「其實師傅唔需要好硬生生教我點做事,而係過程中,感受到無分高低,大家一齊做!」她的最終得著:「雖然仍然睇唔到答案,但係個心堅定咗。」踏出一小步總比原地踏步好,透過在小店工作接觸社區,每日上班多了一份生活質感,而不是行屍走肉走進「扮工」體系,重複拼砌powerpoint、做會議walking dead,即使未談得上夢想,但透過每日學習用雙手做事,慢慢從懷疑人生到學習經營人生。

經營人生 同行找答案
一拳書館店長龐一鳴形容:「師徒間,唔係教佢硬技巧,而係一齊去感受書店係咩一回事。」因新生代已可輕鬆從互聯網上取得知識或技巧,而所欠缺的是,一個與你同行的人、陪你一起找如何經營人生的答案。每日艱苦求存的小店,提供一幕幕教室沒教曉你的商業風險管理、如何煉成創業家等課堂,猶如天天看著真人騷,讓年輕人更能從現實和夢想的角力過程中,認清店長師傅「堅持」的理由:是愛、責任,還是有第三個可能?
大概又到了尋找工作實習的季節,每年身邊總有年輕人問如何選擇,而我總半笑半認真的答:「找一份你預計畢業後也不會做的工作,然後盡情去試;即使最後不喜歡,也只是人生中短短兩個月的經歷,但至少讓你認識自己多一點,甚至創造新可能。」如果社區可成為一個學習人生的試煉場,年輕人又是否可從中取得多一點生活素材、為未來從「心」出發一次?
文:蔡展煇
SVhk - Chief Impact Evangelist、SONOVA - Co-founder & CEO
香港社會創投基金SVhk為民間社創平台機構,旨在運用創效商業、理想資本及社創傳播等方法,連結跨界協作、整合社創資源,為香港社會各種迫切問題帶來創新改變。
www.sv-hk.org | www.sonova.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