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下搵工不容易,難得有面試機會,當然希望能被取錄。但若發現見工過程有點不對勁,例如被面試官不斷要求「拋橋」、查問舊公司或現職公司的敏感資料如供應商及營業額等,令你擔心透露太多資訊或被「偷橋」、「套料」,應該如何應對是好?
俗語說「人搵工,工搵人」,應徵者毋須過於卑躬屈膝,甚至「出賣」公司資料。如求職者被問及舊公司或現職公司正在發展的新項目、供應商資料、公司實際盈利等問題、有被「套料」的感覺時,便得小心,大可拒絕回應。
面試「交橋」在所難免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盈力僱員服務顧問高級培訓顧問黃錦翔(Tommy)表示,面試時要做測試、交idea或solutions(即「交橋」)在所難免。「因為一般要考驗你的創意、反應和解難能力,所以應徵者要有心理準備會被問及一些看法和點子,尤其應徵的職位屬中層或高層管理級別。」
Tommy又表示,除非被問得很深入,又或容易有製成品出現,否則不用太擔心。「例如你應徵IT公司工作,對方要你提供創新的app idea,而該idea很容易被完整製作成一個app或系統,那便要小心。又例如應徵做編劇,若你已有完整劇本,便不要把整個劇本拿出來分享,但可抽取其中較有趣一段來present。」
他補充,一般面試提供的解決方案或討論,通常是很概括地「拋橋」,理應「detail極有個譜」,不會講細節。「正如你面試做test、交proposal,也不會寫下供應商的資料。因面試一般是觀察你的經驗、轉數、是否夠smart、有信心,可即時回應提問。而且面試過程最多才一至兩小時,很難提供完整、可立即用得上的idea,除非你的想法很容易被抄襲仿造,那才要『留一手』。」
面試「套料」要提防
Tommy指出,相比起「偷橋」,面試時被「套料」或「收風」則較常見。他有遇過對方無意請人,但純粹約見「睇下你公司做乜」的個案。他認為面試時不可能不說任何關於舊公司或現職公司的事情,若不是敏感資料,例如可從其他渠道被證實的資訊,像公司有甚麼產品、服務,或已「見光」的推廣宣傳策略,說說也無妨。

Tommy表示,如被面試官問到一些公司內部資料如業績、敏感數據時,可以答得有技巧或模稜兩可一點。
但如被面試官問及一些公司內部資料如業績、敏感數據,應徵者可以答得有技巧或模稜兩可一點,如「有時多啲囉」、「都唔一定㗎」,又可回答百分比來迴避直接回答實數,如「增加了20%」。「如果覺得被『套料』,可以禮貌帶過便算,再立即轉話題,集中於個人工作經驗分享,畢竟這是你的面試。若對方仍然追問,動機便很明顯了。」如你發現面試官集中問公司層面為主的問題,卻很少問有關你的能力、工作經歷和經驗,而當每你回答敏感資料時對方又特別感興趣,便要多加提防。
他又指出,當應徵者被問到敏感資料時,可說明立場、顯示自己有底線。而拒絕回答也不一定是壞事,對方也許在試探你對機密資料的敏感度和警覺性,因為請一個「無底線」的人對公司而言也很危險。
應著重能帶來甚麼貢獻
就面試而言,決定取錄與否的一大因素是應徵者能於新崗位作出甚麼貢獻,而貢獻正是建基於工作經驗、個人能力、相關技能等,要衡量應徵者是否合適不在於能提供多少機密資料,而是展示其才能,因此Tommy認為不應怕被「偷橋」,若有能力提供「好橋」 ,並說服對方你才是最好的執行者,憑實力取勝,總比透過爆料「出賣」公司以討好對方來得有說服力。
文:王藝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