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工仔與人接觸溝通,從而建立並維持關係,是工作基本需要。職場上學好溝通技巧,更可助你和上司、同事及合作夥伴建立良好關係,提升工作表現,增加晉升機會。
職場中人遇上溝通困難,比比皆是,不論你已擁有多年工作經驗,或是個職場新手,都可能會遇過以下3個難題。想拆解又有何方法呢?筆者建議3招應對。
1.「得體的熱情」破冰
踏入職場第一步,先要通過面試。這對一些較內向的人來說,可謂充滿挑戰。即使進入職場後,亦很多時需與「陌生人」溝通,可能是你的新同事、新上司、客戶等,那要怎樣開始溝通?
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證明「得體的熱情」是良好印象的首要元素;反之,「冷漠」則是不好印象的首要因素。可先試試深呼吸,用友善的眼神看對方,適度跟隨對方溝通的「節奏」,再找出「共同點」作話題。安全的「共同點」包括愛好、運動、旅遊,要小心或禁忌的話題則有年齡、收入、拍拖或婚姻狀況、敏感的政治等。
2.清晰傳達 釐清重點
作有效溝通,傳遞者要清楚明確傳達訊息,讓接收者完整地了解資訊。即使你認為自己已明確傳遞訊息,假若對方沒清楚接收,這便不是成功的溝通,對工作沒有幫助。
不妨作一個自我評估:你是否說話太多,卻沒有重點,經常容易被人誤會?又或沒有好好聆聽,容易誤會別人意思?我們應注意溝通時,不要介意跟對方釐清重點,甚至適當時邀請對方重述你的要求。在日常工作,應作一些簡單而清晰的會議紀錄、行動要點(action points)以促進有效溝通。
3.「遞進式」表達化解分歧
全球一體化已是不爭事實,但文化差異仍然存在。例如亞洲人較害怕衝突,所以常常避免出現意見分歧,久而久之,我們卻不善於表達自己想法。這樣也會導致另一個極端——就是某些情況下,只懂堅持己見。
遇上意見分歧,最需要是信任,把自己的意見提出,並好好控制情緒。雖不用盲目服從,但也不要完全忽略別人建議,嘗試根據他人意見作考慮,用「遞進式」表達——說出現況、表達感受、引發共鳴、提出改變,並發掘不同可能性、努力在協作中尋找更好的方案。
面對不同場景,如在公司工作、作業務拜訪或公餘時間活動,都應留意溝通內容和方法,不妨多作自我檢討,或找身邊同事、上司給予回饋。想在溝通方面有所進步,須有不斷自我改善的動力,時刻細心觀察別人,並投資時間和精神作進修和閱讀。最後,「實踐」亦是很重要課題,不斷重覆練習和反思,必定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文:Alvis Ko
theOrigo Ltd創辦人兼行政總裁。theOrigo是香港一家數位創意公司,於本地和全球獲得眾多行業獎項。Alvis洞悉到作為公司創辦人,需具備管理知識和商業視野,他已完成哈佛商學院高管課程,亦積極與世界各地具豐富經驗的教授和管理層交流,以進一步提升其管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