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一出生便跟「數字」有密切關係,比如「出生年月日」,然後「年齡」這個數字會伴隨大家直到離世,亦記載了存世的時間。一般而言,大家都希望自己和家人這個數字能多一點—「長壽」一些。
求學時期,數字可以是入讀幼稚園、小學、中學,以至大學的「年級」。數字也可以是每個學生都關注的課題—「分數」,數字高即分數高、成績好;反之,數字低便代表成績不佳。然而,「名次」的數字卻是愈小愈好,例如考獲前三名,反映學業成績名列前茅。
投身社會後,「上下班的時間」是密切數字,有些人返朝九晚五,有些則是輪值工作,例如在醫院、酒店、商店等任職,每周工作時段或很不同。至於「薪金」也是另一組重要數字,打工仔當然希望愈高愈好,不過現實是少數位居管理層的人方較高薪,其他職員大多薪金較少!
因此,打工仔多希望自己有天可踏進管理層,但這要看個人工作能力和「業績」數字表現,尤其每間公司的最高管理層(一般是行政總裁)職位只得一個。同樣地,政府部門的司、局、處長等也很多時只有一位,能登頂的人相信不多,但要打敗的對手卻很多。當成功獲任命時,要管理的「下屬人數」相信也不少,每天都要「日理萬機」。
到了退休,步入晚年,也有不少東西要籌算。近年不少長者因「家居面積」小,以致未能跟子女一起同住,需要另覓居所。邁入「高齡化」社會,如兩老仍然健康良好的話,每天只和老伴一起生活也樂悠悠,但若「少了」其中一人,剩下那位便會變成「獨老」,也不難想像獨老的心情有多低落,這亦是值得關注的社會議題!
從上述例子可見,「數字」填滿每個人的生活、代表不同階段的人生,絕對不能忽視!
文:林慧
資深社會服務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