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奐仁(Hanjin)去年再一次真人示範,突破自我不一定是叫人望穿秋水的漫長願景,由構思到發行首個NFT原創單曲,Hanjin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這項突破也讓他去年成為全球首位推出NFT作品的華語音樂人。他回顧說:「不論今次或過往作新嘗試時,也需應對不同難關以至『樽頸位』,因每個人總有一些先天限制,但如果不努力嘗試,只會永遠原地踏步,做音樂如是,做任何工作也一樣。」
身兼主唱、作曲、編曲、監製,Hanjin可謂樣樣皆能,但他憶述小學時曾被老師在成績表寫上「陳奐仁喜歡唱歌,可是他沒有好聲音」。然而,Hanjin對音樂的熱血並未因此而冷卻下來,創作音樂更早已被他視為長遠職涯方向。入行之後,更一直與「突破」同行。
親做「白老鼠」 發行NFT音樂
去年這位音樂全才以高調姿態,再度挑戰自我作新嘗試,Hanjin先後製作3個實驗性的NFT音樂,其背後動機並非想成為華語音樂界的「3LAU」、在數位資產市場吸金,亦不是要與「Beeple」的藝術創作看齊、取得天價紀錄。他表示,創作初衷是希望本地音樂人有更好的生存空間,以改善音樂產業的貧富懸殊問題。
「入行至今,我見證音樂由CD年代、發展到MP3,再於3、4年前串流平台成為全球主導。可是,無論發行音樂的形式怎樣變,我只看到音樂的價值每況愈下,無人願意對創作付費的現象愈來愈普遍。」為了令音樂人有新出路,於是Hanjin決定親身做「白老鼠」,試驗如何能自行以NFT形式發表音樂,好讓大家有個參考,將來可製作自家NFT音樂、賺取收入,收窄行業的貧富差距。

「發行NFT作品並非如想像般困難,很多人之所以停滯不前,主要是因為不願花時間去學習和試新事物,但愈遲起步去接觸Web3和NFT,門檻只會愈來愈高和更複雜。」為幫助更多人鑄造及推出自家NFT,將創作轉換成收入,Hanjin不僅於今年初成為「數碼港加速器支援計劃」的其中一員,更透過由他主導的「Hanjin Web 3.0加速器支援計劃」,讓不太熟悉編碼(coding)的創作人得到適切支援。此外,他又以演講嘉賓身分出席現正舉行的「第十五屆社企民間高峰會」,峰會主題之一是「共益元宇宙:探索 Web3的社會影響力」,Hanjin將參與當中的學術論壇講解「公益NFT」,期望助更多創作人把握進入Web3和NFT世界的黃金時機。
常突破自我 因對音樂創作執著
Hanjin多年來為求突破不斷勇往直前,促使他在音樂事業上獲得不少成就。但他認為自己身上從沒有「喜愛破格的DNA」,心底裡反而是個很「驚青」的人,「我是新加坡人,新加坡人做事大多穩打穩紮、不隨便冒險,所以在我的成長歷程裡,不時也會被灌輸『遇熱就要縮手』、『有危險的事不要去試』。我的作品之所以『破格』,我想是因為我對創作音樂太執著所致。」
Hanjin說自己對音樂的愛,已不只是熱情,而是到沉迷地步。「少不更事的我經常在想:只要再努力一點,便有機會如Bruno Mars、Björk一樣出色;若然在歌唱技巧方面多下苦工,就會有Barbra Streisand的功架;因此正式成為音樂圈中人後,即使面對『負評』、有想過放棄,但轉個頭,我便會對自己說:『可能人家一時半刻聽不清楚我的聲音、未能明瞭歌中含意,不如我將作品再改良,然後演繹多一遍給對方聽。』」他覺得,既然已踏出第一步,就算未能馬上替「成功」解鎖,多試一次又何妨?

「這種態度叫『一廂情願、沉溺入迷、執著』,為何我這麼堅持?因為『燒雞翼我鍾意食』。」Hanjin又幽自己一默說:「所以即使被小學老師直接在成績表內評價『陳奐仁的聲音並不動聽』,我仍是要唱下去,因為做音樂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
當工作遇上瓶頸 可借鏡驚悚小說大師
Hanjin再三強調自己的「固執」、「變通能力低」,最終卻為他帶來不少回報,包括在音樂領域練出一身好武功,不論唱作、編曲、作曲、混音,無所不精。「就算你不喜歡我把聲,或覺得我與俊俏完全扯不上關係,但你不能否認我做音樂的技術,也有過人之處。」他笑說。
「不過,每個人也有其先天限制,所以我跟一眾打工仔一樣,在事業路上也遇過不少樽頸位,例如我雖然會打鼓,但造詣怎也比不上恭碩良;我懂彈琴,卻永遠彈不到趙增熹的水準。」Hanjin說,他會視「樽頸位」為一個人的短處,如要解決這個問題,方法是盡量取長補短,將自己的長處發揮極致。
「無論從事任何行業、甚麼角色崗位,工作出現瓶頸是人之常情。」Hanjin直言:「有人總在抱怨:『我所有事情都處於樽頸狀態!』原因其實很簡單,他根本未盡全力、嘗試去做。」他深信,一個人不會一無是處,總有其強弱項,若要突破瓶頸,關鍵在於「全力以赴」,要嘗試讓較強的潛能釋放出來。

有些打工仔慨嘆懷才不遇,但陳奐仁說,只要自律、肯付出時間學習,定能取得突破的機會。
「人很多時未到危急關頭,是很難產生坐言起行的動力。」他回想自己4年前由原來180磅的龐大身形,成功練出一身肌肉,全因「火燒眼眉」。「當時努力操練,並非為追求外形,而是醫生忠告我再不調節體重,將要面對脂肪肝的苦惱。」
他明白不少打工仔基於公司架構,令晉升出現瓶頸,甚至有懷才不遇的慨嘆。「但現今資訊那麼發達,透過互聯網,可學習和提升自我的渠道多的是,你只要肯付出時間、願意自律,一定有機會取得突破和進步。」他舉例,驚悚小說大師Stephen King每次動筆寫作時,必規定自己要心無旁騖,然後一口氣寫3至4個小時,就算天塌下來也不會停筆,並持之以恆,在三數個月後便可完成一部作品。「同一道理,打工仔總不會全日24小時也在上班,每日如能善用1至2小時公餘時間勤加學習,必有回報。」
「只可惜……」他稍作停頓,說:「在這資訊容易取得、最發達的年代,卻培養出知識最狹窄的一代,實在是一大諷刺。」他解釋,因他留意到不少年輕人上網都第一時間上社交平台,留意朋友之間發生甚麼事、分享吃喝玩樂,又或觀看大堆休閒娛樂、搞笑卻缺乏「營養」的短片,而忽略了其實也可善用網上百花齊放的免費教材和資源,作自我增值,就如他當初進入NFT的世界。
「不想成為職場中不學無術、自以為是的人,好應該善用現時『資訊爆炸』的優勢,認真學習。其實你只要在搜尋引擎打上『how to』兩個字,海量教材就在眼前,所以如有人說不知從何入手,根本不成藉口。」他又寄語年輕一代打工仔可盡早參透「勤力」二字——它很多時會令人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文:翠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