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波疫情爆發,無論僱主或僱員皆措手不及,面臨收入大幅減少、失業或公司倒閉等危機,或令不少人陷入焦慮、恐慌等負面情緒,士氣低落。每當面對情緒困擾,我總會想起一句座右銘:I meditate so that my mind cannot complicate my life(我冥想從而令到我的思想不會困擾我的人生)。
筆者一直有每天進行大概半小時冥想的習慣,因為冥想有助我通過掌控心靈和意志,避免受混雜的思維和負面情緒干擾生活和工作。這個習慣提升了我的思考能力、助我在困難中冷靜理智地觀察事情真實一面,使我能在疫情中同時兼顧財務會計、建築、物流、NFT等不同領域的事業,並保持面對逆境的能力及創造發展機會。
當控制好負面情緒、冷靜下來,便可開始客觀分析眼前的狀況,尋找出路。對於既是會計師又是中小企僱主的我來說,「荷包乾硬化」比新冠肺炎更可怕,因為財務危機可能更無藥可救。很多人焦慮的原因,是與收入和職場狀況有關,所以我建議大家利用ESBI模型分析一下自己的收入定位,找到癥結所在,再對症下藥。
簡單來說,「E、S、B、I」分別代表4種主動和被動收入來源及僱傭狀態—僱員(Employee)、自僱人士(Self-employee)、企業東主(Business Owner)、投資者(Investor)。根據這個模型,大家可以按步驟思考以下3個問題:
第一步:為自己收入明確定位
自己目前的收入主要依賴以上哪一項?又或是否同時兼有幾項,各佔比例多少?
第二步:找出影響收入的癥結
疫情或其他客觀因素對收入帶來哪些方面的阻力?是客源減少或是影響開工?是自己執行決策有遺漏或失誤,還是有客觀不可抗的因素?(在尋找癥結原因期間,一定要保持客觀審視。)
第三步:尋找解決方法
根據癥結選擇自己的行動,最簡單可以是堅守現有的收入來源不變,但調整個別決策行動來提升收入;又或需要選擇調整收入來源比例,例如同時兼有S和I的人,S會受疫情影響開工不足,則可考慮加大I部分的比例;還是需要改變策略,重新尋找新事業再出發,例如以前收入來源是B,但面臨不可抗的客觀因素打擊嚴重,則可考慮暫時轉做E或S先度過難關、保存實力,留待之後光景好時東山再起。好比拳擊一樣,不是一直進攻「出拳」才會贏,適當時候要學會「收拳」、退後一步,再儲足力量全力反擊。
筆者建議大家可通過冥想、運動及與家人相處,來對抗負面情緒,讓自己保持健康心態、理性面對困難,更可為家人、朋友、同事、員工、客戶、股東、投資者,甚至潛在生意發展夥伴帶來正能量,扭轉乾坤。
文:陳德榮
澳洲會計師公會企業事務委員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