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與少既是相輔相成,亦是互相比較而得來的結果。舉個例子,據一些調查顯示,約到2030年,本地人口中每3人便有1位是65歲或以上的老人,也就代表長者人口會愈來愈多。那麼,中、青、少年人口是否會比較少?
當長者人口增加時,社區內亦需增設長者活動中心和安老院。開辦長者活動中心的問題不大,但開辦安老院則不容易,因為雙老如沒有與子女一起居住,便只能互相照顧對方,包括每天的飲食、出外逛逛、飲茶或購物等;到他們年紀漸老時,可能再沒法自行照顧自己和伴侶,便需入住安老院,這亦反映安老院的需求愈來愈大。
但想覓地建安老院一點也不易,包括由社福機構或私營運作在內的團體,如想尋找適當的物業開辦院舍,亦須符合政府的要求。社會福利署和相關部門是否應一起探討,研究如何應對人口老化的景況,否則未來如何應付所需?
而有自己居所的雙老,隨著年紀漸大,如有聘用傭人的話,日常生活便不用擔心;但如沒有傭人,二人便須互相照顧。假如其中一人病倒了,另一位便得獨自面對不同問題;當沒法應付時,便要前去社福機構,要求社工協助和作出合適安排,否則難以過日子。
據悉,近年亦有些年輕人表示婚後不打算養兒育女,只願夫婦兩口子每天快樂度日,因他們認為兒女是「終身負擔」,這情況也顯示未來社會的年輕人數目可能會愈來愈少,而世界的人口結構最終會變成怎麼樣?
文:林慧
資深社會服務工作者